文 / 陈红华
什么才是我心中的年,是老家旺旺的炉火,袅袅的炊烟,地里的青菜萝卜和圈里的土猪,却又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我从一碗饺子,一幅春联,几个鞭炮,枕头下的压岁钱,干净清爽的门口,开始记住了我的年。
“过年前,请将你的家打扫干净。”于丹这话比较接地气~~谁不想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过个年呢!
我的朋友“西溪赵”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放假了,少用手机,努力运动,多看看书,多和家人聊聊天。”她是个知性优雅的女人,简单的几句,质朴在理~~这多少与她的事业与禀性有关。
如果加一句,“帮着干点活”,这样似乎更完美了。
母亲常常提起小时候,过年了,不用她开口,我就会主动拿起扫帚,在门里灶前,房前泥地,各个角落,一点一点的闷扫,该堆的柴火,要归位的物件,一一休整,捣鼓半天。有时用上脸盆,盛水,泼地,再用扫帚清理。只等过眼了,觉得都干净清爽了,才肯歇。现在也会这样,习惯了一回老家,拿起扫帚,东一下,西一下,屋里屋外,还是蛮有记性也讲究的。
正式放假了,睡了个自然醒,自然就想干点正事。譬如,在家里,有三处属于我的喜好范畴,每年我都会主动来清爽,客厅书架、“小桥流水”玻璃墙和迷你酒柜,顺搭客厅与饭厅。其他处,能干的媳妇会张罗。她特别爱干净,每次下班回来,都会抹一抹。过年了,店里忙呢,再晚回家,都会查漏补缺,整得更彻底,我最多搭把手。
客厅的书,常闲翻,册数不多。先是把书卸架,稍加归类,置于沙发上。文学的、教育的为主,还有些闲书。新购的几本和教师假期读书篇目的几本,会摆到显眼处。其余按书架格局下顺即可。
书若无知音,则随时随地都在尘埃里安顿。每每翻阅,总见其纸页里,碎语着岁月的印迹。被辜负的委屈,渗透在肌肤的每一层。
慢慢地,用湿抹布,顺着木格、木框,擦拭两三遍。开阳台门,开窗通风,再抹干,等待书们各归其位。
手捧一本书,或不捧一本书,这都在你。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书架旁,移过一大尊竹来,再配以金桔,多少平添了些雅趣。
接着是刻雕的“小桥流水”玻璃墙,一大整面的,擦洗不易,得费些工夫。上沙发,或用小板凳垫脚,上下左右,得用点劲,抹过图景的部分。三四遍,最后抹干。
酒柜的整理也得细致。酒瓶、酒罐外层,柜子里外木框,都得擦拭干净。白酒红酒分开,小心着,按格摆;自家酿的土烧酒,大团的,还有整箱的红酒,就搁在地上。摆弄着,都闻到酒香了。 亲,等着你们来呢!
一波下来,老有成就感了。发个图,给媳妇验收,不出意外地被点赞。不过,也真切地感觉到,老腰不行。得坐靠在沙发上,好一会儿呢!
我的朋友“豆米妈”说,“慢慢地捯饬,年味越来越浓了。”她是个极有情趣的女人,各色的花儿,写意在自家的某一处,散发出清新的色调,或淡雅,或艳丽,皆香溢而出。
过年了,让家里干净清爽起来。裹在这样的茧子里,顺便等待奔波的小主们归来,自是比什么都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