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只为一战,这是中国高考最真实的写照。每年6月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会牵得千万学生和家长的心,每个家庭为了等这一天的顺利考出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这唯一的一次考试机会,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走向。
你可能会质疑,考不上还可以复读啊,怎么能说是唯一的一次呢?复读,且不说随之而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再一次落榜的可能,就算考出了满意的成绩,那也是十几年寒窗苦读加上六月高考那几天不允许生病、不允许犯困、不允许粗心等等一系列谨慎换来的。
所以多少人在高考后,撕毁课本、撕毁试卷、甚至在课本上写下“我恨”的字眼。高三那一年简直是地狱一般的存在。而地狱般的生活,其实早在进入初中就开始了,有的甚至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家长和学校可能不让你看课外书、不让你参加过多课外活动,生怕因此你少刷了题目少考了分数。因为未来你能上什么大学,完全由那几天高考卷子上的题目说了算,少一分你都可能被心爱的学校或者理想的专业刷掉!
对比国外的本科录取体系,拿教育最发达的美国和英国来说,其本科录取就灵活很多。美国高考(SAT)可以在2年内反复考试刷分,英国所谓的高考A-level也同样可以刷分,本科申请的时候只需要投递你最满意的分数。除此以外,美国的本科录取还不是只看SAT这一场,还会看高中期间的平均成绩、比赛获奖、特长、个性、文化背景、义工等等多重指标。因此,你不必为了某一次高考分数不够而过分懊恼,因为你不仅有机会再刷分,而且它也不是唯一的审核标准。所以在英美,尤其是美国,名校的录取的学生可能不一定是什么高考状元,也不一定是平时成绩高不可攀的人,可能只是一个成绩单看着不那么优异,或者偏科极度严重的学生。但是这样的学生,在中国高考制度下,上名校,呵呵,没戏!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更加想骂中国的高考了?为什么这么不科学?为什么国外这么科学的录取体系摆在面前,你偏偏不学学人家?难道分数高就一定高能,分数低就一定很差吗?
可是笔者到这里想要说的是,尽管中国高考有诸多方面引起诟病,但是比起英美的录取体系,尤其是美国,他却公平多了!
为什么?你怕是疯了吧!
我没疯!中国的高考体系能从封建时代延续至今(虽然形式变化还是比较大,但是本质上还是差不多),一定是适合我国国情,并且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或者说避免让阶层攀登之路出现断崖。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想要让孩子录取中国名校和占据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大部分的英美名牌大学,一个低收入家庭是否承担得起足够的教育费用?
中国名校:
高分!高分!高分!世上无难事,只要分数高!
想获得高分,除了上各种培训班,努力挤进去各种重点中学外,如果你生在小县城,小乡村,你无缘进去市重点省重点(在我国,这未必是成绩不够的原因,也可能是县级和所属地级市没有配额的缘故),也无缘去上各种金牌特级抬头的名师培训班,你还有一条路子,那就是买各种好的辅导书、各种好的卷子来不停的刷题,摸索解题套路,自学成才。而辅导书和试卷的价格,绝对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的(这都承担不起的,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了)。
我不敢说你靠这种方法一定能进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但是如果你脑子还行、足够努力、别人浪费时间发呆的时候你刷题、别人玩网游的时候你也还是在学习在刷题,你总归有希望进入一个一本大学的。因为好大学只看一条,那就是你的分数够不够高,而不需要看你到底掌握了多少特长,你爸妈是什么背景!(当然各种超级重点中学都有保送或者协议的低分录取,这种是极小比例,非主流录取模式,可忽略)
英美名校:
这类名校的门槛通常写得比较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大票普通级别优秀的学生都够得上!
然而,官方门槛越低才越要拼爹!
首先他的门槛一大票人够得着,也就意味着你们要拼软件!而软件好不好可能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了,或者说从你幼儿时期起,你的家人有没有开始砸钱培养你决定了你是否具备足够的软件冲刺英美名校!
什么是软件呢?就是你是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啊,体育有没有得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啊,什么数学建模比赛、奥林匹克数学物理有没有一等奖啊、什么沃顿商赛、模拟联合国、什么去非洲东南亚援助、什么高大上的跟着哈佛牛津导师做过牛逼项目啊,有没有去过N+国家长见识来使得你的文书更有深度和眼界啊等等等等,请问这哪一项不要砸钱操作!哪一项是你高中抱佛脚可以做到!哪一项不是在同时考核你的父母有没有财力和远见!
除此以外,还要看你的直系亲属是不是我们校友呀(父母都六七十年代的人,能读世界名校的,家境怎么样,自己想!),你直系亲属有没有持续多年的给我们学校捐款呀(这里的捐款可不是什么几百几千几十万),请问这是普通家庭所能及的?
现在很多网文都说,当今中国社会寒门再难出贵子,高考高分也需要拼爹。实际上,每年还是有很多普通家境的学生走进一本大学。你可能要问,不是说名校吗,清北复交啊?理智点吧,清北复交就四个学校能招几个人,能进一本未来就有很好的希望了,中国这么大市场,需要那么多新生力量,实际上你读个本科就能有很多希望了,毕竟根据统计,中国都只有7%的本科率!
对于家境贫寒的学子来说,高考确实是不分贵贱的,不需要砸钱整各种软件就可能让一个人改变命运改变收入,进而改变下一代和自己父辈生活质量的捷径。虽然一考定终身很黑色,但是这抹黑色对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无论家境贫富,都需要同样面对(当然,上本科的路子除了高考还有很多,本文暂只说花费最低的高考,毕竟这才是中国主流的本科路数)。所以你说高考不科学,确实,它不够科学,但是如果中国实行英美本科的录取体系,恐怕中产阶级以下家庭出生的孩子,都很难再实现阶层跨越。虽然人生出路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读书少的也可能当大老板赚大钱,但是在这个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时代和未来,受好的教育绝对是必须的投资,因为教育可能不能保证人人赚大钱,但是可以大概率的保证可以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