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mei)欲(wang)太久,世界都没有色彩了,只能靠码字来娱乐。其实这个文章呢,我构思了很久,不知道能不能撼动大家。实习生的自信与实习生的可信!
实习生的自信
初入行业的实习生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却要实战,为公司谋取利益,不免有些“害怕”。“我没有实战经验,万一设计的不好给公司带来损失,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怎么办?”“我设计的不好,被合作的同事嫌弃,怎么办?”“我跟同事不熟,他们会采纳我的意见吗?”。。。各种“担惊受怕”。有这些顾虑确实很正常,说明你比较上进有责任心。
刚开始确实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先不说知识层面的,就是这个公司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你都不知道,你要发邮件给谁,发什么样的邮件,之后你怎么参与到整个流程中等都是亟待解决的。比如等你要发邮件的时候,产品经理突然告诉你有个需求要改动一下;你发的邮件附件格式不对,就会有人来告诉你下次怎么怎么样;有个技术地方的问题,技术也来跟你“聊两句”;UI的设计稿跟你的交互稿有出入,你会去跟他们再“聊两句”。。。一来二去把你整崩溃了!
再来聊知识层面的。你费尽千辛万苦设计好了,说服了自己。你可能不够自信它可以交差了,于是会拉来你的导师帮你审查一下,OK,不出意外卡到这里了,你眼里堪称完美的设计到这里就出现了各种漏洞,这里问一个为什么要这么设计,那里又问一个,你哑口无言,心里想的是我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设计,感觉这样设计比较好。最后问题多的你都不好意思张口解释了。也许第一次设计的时候这种情况会重复好多次,随着你对业务的熟练,对设计“套路”的重复运用,错误越来越少,设计越来越合理,但是问题来了,你现在可能已经离不开你的导师了,你已经养成习惯了,你还是不自信,做好的东西都要请ta过一遍,你总觉得“你的孩子”有问题,事实上他也确实有问题,总有那么一两个问题你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解决不了。于是你就开始反思,开始对自己的设计反复质疑,对多种方案反复体验,你开始用匠心对待设计。这时候你可能会尝试跳过你的导师,单枪匹马地参加评审会,这说明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信,面对各种提问,你能流利地说出理由,面对他们随时提出的需求你可以给出初步方案或者快速判断需求是否合理☺(还真有随时提需求的产品经理,给个问题反馈就想把人拉到qq群里讨论)。OK,你的自信正在慢慢地建立。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充满野心的自信建立的过程。说到底自信的建立还是要靠实力的培养。
有时候自信的培养也需要其他同事的助力。遇到一个理解交互的产品经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一个听交互意见的产品经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他们的鼓励可以让你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你会逐步挖掘到真正的需求。
所以实习生自信的建立有以下几点:
1、可以“倚靠”但不要过分依赖。
2、多问自己为什么,提升实力。
3、大胆尝试,该出手时就出手。
4、最后看运气能不能遇到肯听交互说话的产品经理了!
但是一定不要盲目自信,认清自己很重要,你只是个实习生,比你经验丰富的老手多了去了,不听他们的话,吃亏的还自己。老生常谈了,不说这个。
实习生的可信
不光你自己害怕把公司“搞垮了”,公司的“老司机”更怕。所以一开始不敢让你负责某一块,这时候怎么办?当然不能无所事事,要自学,要主动出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反复体验产品,根据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背后的逻辑,包括业务线,必要的时候考虑一下它的盈利模式什么的,找出不合理的地方,不懂的地方,然后找到负责这一块的产品经理,问,顺便推销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时候一定要“厚脸皮”,趁着他闲的时候,毕竟去打扰别人也不好,或者就约个时间(有时候可能不好意思问,但是其实那些师兄师姐人都是很好的,很愿意和你分享,前提是找对时间,找对时间,找对时间)有时候觉得你的想法不错,但是有时候你可能只是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上,没有考虑到商业价值。
总之,要慢慢磨合,大胆地去问,内心要坚定“我可以改变产品的用户体验甚至这个产品”(猝不及防一碗鸡汤)。其实这个过程不仅是你学习了解产品的过程,也是锻炼沟通能力的过程,更是推销自己让别人认识你的过程。一不小心混熟了,某天他有一个小功能需要优化一下“xx,你来帮我把这个功能给重新做一下,我感觉...”blabla说了一堆,OK,终于可以上战场了。之后认认真真做,做好,让他看到你的态度。后面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就好了。时间久了你出的方案令他的满意度高了,他就会越来越信任你,就会主动找你了。
可以看出,可信也是离不开实力的,实力展现的敲门砖一定必不可少。
在实习中,自信和可信都需要一段时间去修炼,你的自信会让合作者觉得你很靠谱,合作者的信任又会让你信心倍增,这是双向的过程。一颗积极向上,改变世界的心总是没错的!(再来一碗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