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美丽新世界》和《1984》,被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成为“焚书年代的文学奇品”。
《我们》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虚构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众一国”中居民的生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绝对“自由”的世界。
生活在众一国的居民,彻底丧失了他们自己的个性。“我们这数百万人整齐划一地上班,整齐划一地下班。……在同一秒钟出去散步,去礼堂,去泰勒实验纪念馆,去睡觉……”甚至,“晚上不睡觉是一种犯罪行为”。
所有的一切,小到吃饭穿衣、大到恋爱生子,都是在统一的分配规划下进行的。人没有了姓名,全是字母加数字组成的代号。处处都有人在“守护”你,谨防你走偏轨道。在这里,“你将成为完美的人。你将变成一部机器。”
“天堂里有两个人,被给予了两个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没有幸福的自由。没有第三个选择。”在这里,连结婚和自由性爱都是不被允许的。为了能满足生理需求,众一国向居民发放一张粉红色的票据,完事后还要在小票上签字。在规定的时间内,居民被允许放下自己的百叶窗,只有在性爱日才能得到这一权利。
在众一国,有至高无上的大恩主,有甜美可爱的O,矛盾的诗人R,自由奔放的I,还有主人公D。D是制造“统一号”飞船的工程师,跟其他人一样活得循规蹈矩,直到I的出现,让他发生了改变。
他喜欢上了I。他知道,在这个整齐划一的国度,是不可以自由恋爱的。但是,他无法抗拒自己对爱的渴求。于是,乖乖地顺从了自己的本性。
当他一想到I可能与其他男人接触就不由得愤怒嫉妒。最后,他的感性战胜了理性,在人性和统一中选择了前者。
D在日记的最后一页坚定了对王国理想的信念:“在横贯城市的第四十大道上,我们已经成功筑起了临时的高压电壁垒。我希望我们将能镇压叛乱。不仅如此——我坚信我们能够征服敌人,因为理性必将取得胜利。”
当每个人都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每天的生活都是复印机里复印出来的一样,没有任何新奇,没有任何惊喜。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如果没有千姿百态的“我”,只有一模一样的“我们”,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