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你好,李焕英》,所有人都感动于贾晓玲与李焕英的母女情,我却对贾晓玲撮合李焕英与沈光林的情节印象深刻。
如果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我也不希望我的妈妈嫁给我爸爸。
电影中,贾晓玲因为母亲车祸离世,太过悲伤而穿越到了1981年。
这一年的李焕英还未嫁人,是标准的花季少女。贾晓玲内心也认为,命运之所以让自己穿越到1981年,是为了让自己改变母亲的人生命运。
为了不让母亲重蹈覆辙,她给母亲物色了一位好的结婚对象。那就是胜利化工厂的厂长儿子,沈光林。沈光林的家境殷实,且以后还会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大领导。
而贾晓玲的亲生父亲,是一位打更的。家境普通,即便到女儿长大之后,家庭情况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贾晓玲认为,妈妈嫁给爸爸,过着这样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她为了妈妈能够开心,能够高兴,选择撮合她与沈光林,即便自己没办法出生,她也想让妈妈过得幸福。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内心被极大的触动到了。如果有一天,我穿越到了母亲结婚的前一年,我一定会拼尽全力阻止她,不愿意她嫁给我爸爸。
我经常开玩笑地跟爸爸说:“我觉得你配不上我的妈妈。”虽说是带了一点玩笑,但谁又不是借着玩笑讲真心话呢?
我的父母,相识于1980年,经媒人介绍的,不过几月之后,妈妈便嫁给了爸爸。
奶奶跟我说,那时候的妈妈,因为从小父母双亡,被寄养在哥哥嫂嫂家,整个人瘦瘦小小的,看起来营养不良,是嫁过来之后才好了一点。
我奶奶经常在我面前,说我妈妈命好。但这个“好”,我也只是庆幸于她碰到了一位好婆婆,而不是嫁给了一位好丈夫。
我父亲成婚的时候年纪尚小,还处在一个爱玩爱闹的年纪。每天不是跟狐朋狗友相约出去喝酒,便是约着一起打牌。家里的农活,基本都是妈妈做的。
即便是当时已经有我了,她也依旧为家里的农作物繁忙着。
老人常说,一个男人,有了孩子之后便会成熟长大,会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支撑起这个家。
但我觉得我爸爸不是。他的成熟,延迟到了中年时期,到我已经大学毕业了,我的父亲才算是真正的成长了。
我和弟弟上学期间的生活费以及学杂费,都是妈妈赚的。她几乎全年无休,我印象中的她,不是在去田里的路上,就是去打杂工的路上,几乎每天都是风尘仆仆的。
而我印象中的爸爸,不是去喝酒的路上,就是去打牌的路上。妈妈让他干点农活,他会推三阻四,过了好几天,才扛着锄头下地。
我一直都认为,这样的妈妈,她是不幸福的。在她最好的年华里,嫁给了我爸,却没享半点福。哪怕说夫妻之间一起奋斗,她也没有体会到。
所以即使现在人到中年的父亲恍然醒悟了,开始会帮忙操持家务、会外出赚钱、会体恤老婆,我也仍旧觉得他配不上我的母亲。
我在我母亲的婚姻里,看到了忙碌、看到了心酸,独独没有看到幸福。所以如果有重来的机会,我也不希望我的妈妈,嫁给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