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东哥。
他尝过饥饿的滋味,便用一生守护麦田,让中国人的饭碗里盛满自己的粮食。解决小麦条锈病、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盐碱地治理等,奠定“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基石。
李振声,1931年2月出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遗传学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
①生于饥荒,立志“让土地长出希望”
1、童年记忆,饥饿的烙印:1931年生于山东淄博,亲历1940年代大饥荒,目睹乡亲以树皮、葱根充饥,父亲因饥荒早逝。“挨饿的滋味,让我立誓要让土地不再荒芜。”
2、求学之路,农学院的“免费饭票”:1948年考入山东农学院(因提供食宿),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开启农业科研生涯。
3、响应国家号召,扎根西北31年:1956年赴陕西杨凌,直面小麦条锈病肆虐的挑战,一年减产百亿斤的危机成为科研起点。
②小麦与野草的“远缘联姻”
1、灵感来源,野草的抗病启示:观察发现,农民精心种植的小麦病害频发,野生牧草却生命力顽强,提出“小麦与牧草杂交”的大胆设想。
2、20年磨一剑,小偃6号的诞生:历经上万次实验,1979年育成“小偃6号”,可抵抗8种条锈病菌,高产且抗逆性强,衍生品种推广3亿亩,增产150亿斤。
3、技术革命,缩短育种周期:首创“染色体工程育种法”,将远缘杂交周期从数十年缩短至3年,推动中国小麦育种效率全球领先。
③战略布局——从“黄淮海战役”到“滨海草带”
1、黄淮海治理,增粮500亿斤的奇迹:1987年任中科院副院长,组织400多名科学家改造中低产田,6年增产粮食504.8亿斤,破解粮食生产停滞难题。
2、盐碱地变粮仓,“渤海粮仓”计划:2011年提出耐盐碱小麦育种,5年增粮200亿斤;2020年再推“滨海草带”,利用盐碱地发展畜牧业,缓解饲料进口依赖。
3、回应国际质疑,“中国人能养活自己!”:2005年驳斥美国学者布朗“谁来养活中国”的预言,用数据证明中国粮食自给能力。
④科学家的情怀——淡泊名利,心系苍生
1、农民是“打分人”:“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获奖无数却将奖金捐作学生助学基金,坚持田间一线指导。
2、薪火相传,培养农业接班人:90岁高龄仍关注科研进展,带学生观察麦苗、传授严谨作风,培养大批农业骨干。
3、共和国勋章,至高荣誉与初心不改:2024年获颁“共和国勋章”,诠释“科学报国”的终身信仰。
他用一粒麦种,填饱了千万人的胃;用一生坚守,筑牢了大国的粮仓。
以上分享部分内容来自图书《国之脊梁 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豆瓣评分9.0),本书由《环球人物》杂志社主编,记录了我国三十余位科学家的生平贡献,如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等,内容简洁,感情真挚。采用了第一人称口述的形式,更显真实,又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家们可爱的一面。他们一生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勇拼搏,积极进取,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和传承!
如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购买纸质书认真研读。
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各位同仁,若对上述文章有任何见解,欢迎留言或关注同名公众号交流,共同探讨。谢谢!
-----END-----
作者介绍:东哥,75后,211大学化工专业毕业,注册安全工程师,混迹职场的化工安全人,共同分享读书、安全知识解读等内容,与你共探书香安全之路......
声明:本文章中资源均来自网络,分享目的仅供各位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