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野宣之
20181015
阅读目标:
学习作者提出的阅读方法,立刻与手中的书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实现真正地阅读。
在读书生活中,除了要改变读书方法,还有必要在如何选书、购书、活用——也就是如何“与书相处”方面做全面的改善。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选择图书,重要的是看平时收集的信息,要经常竖起敏感的天线。平时提高了敏感度,就算没有特意去找,也能在日常生活里收集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随手记的习惯:不管你对一件事有多关注、多感兴趣,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很容易就会忘记。所以就算是一句话也好,把主题或关键词写下来,说不定就能让你邂逅好书。
除了随身携带以外,请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里、枕边、包里、上衣和裤子口袋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地方都准备一支笔吧,这样想到什么都能马上记下来。
读书的基本目标: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我们应该让自己读过的书物尽其用,尽量让自己不忘记书的内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我们也要尽量将书中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读书的过程中塑造自我。
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吧。这才是聪明人的读书方法。
需要记录的就是这些:
·要买什么书
·要注意书中的哪个部分
·想到了什么
4种笔记使用法:
①随想笔记② 购书清单③各种感兴趣的报纸简报④读书笔记
如果在剪报中看到一本书,觉得“我一定要读这本”,可以在剪贴好的基础上在②中提到的购书清单里写上这本书的书名。
剪报积累两三页左右后就要翻回去重新看一遍,在觉得有意思的内容下画线、标注重点
可以在笔记本上做做摘抄、写写读后感,或是在上面贴一些象征这次读书体验的小物件,将这次读书体验封存在笔记本里,就当这本笔记本是记录自己真实体验的“旅行日记”“冒险日记”。
我们不可能预测出“怎样才能遇到想读的书”,所以不要去分类,直接把信息都罗列在笔记本上反而更好。就这样,一本笔记既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剪报本,还可以是创意随笔。
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将重要的部分按以下等级提炼出来:“让我颇有感触的部分”“纠结要不要做记号的部分”“做了记号的部分”“要摘抄到笔记里的段落”等
运用流水线式的读书方法,就可以同时应对多本书。
笔记一元化:用“信息一元化思维”,把想读的书和读过的书都记在同一本笔记本里,不设分册。
五个要点:
①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②按时间顺序书写
③附上日期
④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⑤可以粘贴
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
列出读书清单→在书店确认→购买
建立自己的购书清单:①书名
②作者名
③出版社名
以这三个信息为线索,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做记号的方法:
实施筛选程序,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①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
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
③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③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标记区分法:可以用以下不同的画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从记述这三个要素开始: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加入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摘抄部分用圆圈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五星”,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所谓“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
在旅途中买到的书有时会贴有当地书店专属的卡片,这些有特色的卡片都可以撕下来贴在笔记本里。日后重读笔记时,可以通过这些实物回想起买书的地点和情形。
这些“纪念品”会陪伴你走过从买书到读完的整个过程。如果是在旅行途中就已经读完了,可以把火车或飞机票也贴在笔记本里,以此来提醒自己读这本书时的地点和场景。
正如在电影院看电影比在家里要印象深刻一样,采取这些行动后,你一定会对书的内容印象更深刻。
重读:
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
·想回忆起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想从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
好的读书笔记就像认真洗好切好的蔬菜和鲜肉一样,可以随时拿出来根据需要进行输出。
儿时的体验、父母和老师的教导、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我提高时获取的信息、最近读过的书里写的东西、朋友说过的话、工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学到的知识……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再加上临时集中收集的信息,能组合出别人意想不到的独特创意。”(《大脑与心情的整理术》/NHK出版)
只要为思想造出了容器,就不必担心没有东西可以放进去。
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叔本华
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1 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地图;图鉴;统计数据;百科全书;年表;词典;
2 多读百科全书
3 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4 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意外发现
8 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11 杂志要边撕边读
17 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讲述自己是在哪里、如何与这本书相遇的。
例:
SHOP 书店梅田店(购书店铺)
BUY 130725(购买日期)
READ 130813(阅读结束日期)
MARK 130820(标记结束日期)
NOTE 130901(制作读书笔记日期)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记录价格和购买动机。
9 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①爱读之书一角:该区域只存放我眼里超一流的书,比如最近读过后深受感动的书、以前读过很多遍的发人深省的书、读过以后让人头脑清醒的书和失落的时候可以激励自己的书。
②废弃书一角:书架被塞满的时候,就从所有书里挑选出10本左右再也不会读的书,放进这个区域
③读书笔记一角
这个区域放了30本左右最近写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也需要经常参考,要经常读读放在这里的读书笔记,找找还想重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