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什么时候会拼劲全力去做一件事?
前段时间看了乘风破浪的姐姐,最近又追完了吐槽大会,看着荧幕上那些人用尽全力奋进拼搏,我有一些感触。为什么他们会那么拼呢?
记得当时有人问宁静“你都已经功成名就了,干嘛还要来这种选秀节目,还要那么拼?又唱又跳,做很多突破的事情?”,宁静就说“这个我没想过啊,就是要拼,就是要做到最好,不然干什么呢?”
对于她来说,“拼搏”是本能,把手里的这件事做到极致也是本能;
反观自己,我常常比较佛系,什么都表现的“无所谓”。“无所谓”的表象下,可能是一颗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报太大期望的心。为什么我没有那么强的胜负欲呢?为什么我总是这样“都可以”的心态呢?
随着追溯,我想可能源于道德经里面的两句话,一句是“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挣”;另一句是“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当时的理解是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做好自己不与人争强好胜;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为所谓的荣辱患得患失。
第一句话有一个故事,孔子曾问道于老子。
老子与孔子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子伫立岸边,不觉感叹人生苦短,尚未建功立业。老子以道法自然来释答。最后,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现在想想是对这段话没有理解透,“与世无争”不是什么都不争,而是不骄不躁,不妄自尊大,做人谦和,但业务上要精进。
第二句话原文是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现在想来是不是说被宠爱或被侮辱就是低人一等,而是不要太重视表层的宠辱,要重视自己的身体不受宠辱影响,自己的身体为“治理”天下,要珍视要爱惜。
经过追溯和回忆,终于更新了大脑中的操作系统,再也不是那个“都可以”的佛系少年了,而是珍惜自己的身体,为人上谦和,业务上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