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个新词儿“认知解离”。
围绕“自律”来讲的。对,我有这个需求[捂脸]
有这么一个很新颖的观点就是:理性是感情的工具,我们做的决定,也是感情和感情之间的较量。
比如说:我想吃“饱”。是个感情“饱腹的快感”。而我忍住饥饿感,也是个感情“我想变得好看”。
而理性,在这场较量中,是个工具。不管是吃,还是不吃,我都能拿出一百个证据证明它是对的。
比如吃:我接下来要去走路减肥,节食怎么减的了肥呢?吃饱健身,才是好方法。这个理由很充分吧?
不吃。我吃这么多足够身体消耗了,多余的都会转化成脂肪。所以不吃。你看,这个证据也很充分吧?
事实上,这个例子你可以找出来一百万个。
前段时间很火的“古人云”就是这样,古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古人又说“不蒸馒头争口气”。哪个都对,都没问题,感情倾向不同而已。
了解了这个底色,我们下次抉择时,就会有一个小技巧。
比方说:吃饭够量的时候,忍不住还想再吃的时候,可以问自己:我为什么还想吃呢?这个想吃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诉求呢?把“我”当成一个路人甲,从第三方的角度去解析他“想要××”的原理,像心理学家分析问题一样去分析自己的那个想法,你就会发现自己可能已经不想吃了。
Ps:这个技巧有了,立马就要用,而且坚持用,并不是知道了就自然而然的会改变行为。
我们有了一个顶配的手机,并不代表我就能成为最强王者!
再举个栗子
很多人的经历比较复杂,常常会陷入抑郁,负能量循环圈无法自拔。一万个大道理也救不了他。
这个时候读一读《道德经》,读一读心理学的书籍,把“我”当成一个小白鼠去剖析经历,可能过会儿你就会忘记原来这些经历是“我”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