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要牢记,不过量,不惹事,不劝酒
文/孙新合
很坦诚地说,闲暇之际,我喜欢小酌几杯。
熟悉我的人表示,和您老人家喝酒,开心,放心。听到这样的说辞,我就放声大笑。
没错,我喝酒很有特点,不过量,不惹事,不劝酒。
喜欢喝酒的人,都以能喝而自诩。我却始终牢记酒多伤身的道理。
特别是人到中年,有个好的身体,不给自己增加麻烦,不给其他人带来负担,比什么都强。
前天晚上,和朋友小聚。席间,平日里最喜欢豪饮的罗哥竟然滴酒未沾。
让他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答曰,开始戒酒了。
在座的人不相信,甚至开始起哄。随你怎么折腾,罗哥坐在那里巍然不动,更是不肯举杯。
还能说什么,暂时就这么着吧。
我悄悄地问罗哥,真的要戒酒,舍得吗?
他叹口气回答,是的,不知道啥原因,现在看见酒就发怵,压根没有心情喝。
我的一个发小也刚过世,与喝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说,我只要端起酒杯,就把控不住。
他的话让我黯然无语,我也时不时地有这种感觉。哪怕是没有丝毫的过量。
说起借酒惹事,相信所有的人都非常厌烦。
作为喝酒的人,如果让我知道谁有这样的嗜好,我断然不会和他同餐共饮。
不喝酒的人往往认为,喝多闹事就是装的,纯心耍流氓,他怎么不回家打骂爹妈,祸害亲人啊?
每每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实在想不出有任何的理由去辩解。
我也喝醉过,深谙其中的情形。走路踉跄,言语较多,但脑子还是相当清醒,不至于“敌友”不分。
醉酒的我哪儿也不愿意去,只会在最快的时间里回家,然后躺在床上酣然入睡。
至于动辄就搞劝酒的人,我总认为其心术不正。
酒这玩意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有人对酒的分解与生俱来,多喝点没事,但更多的人不成。
都知道,做事不能总是以自己利益来衡量,喝酒也是这个样子。
你能喝,不代表着别人也能喝。别人已经很委婉地拒绝,你却不依不饶地劝喝,是何居心?
值得注意的是,劝酒的人不见得酒量好,就是能扯。什么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什么感情深一口闷,一套一套的。
他们表面上看似劝人随意,骨子里巴不得别人喝得一醉不起。
别人倒下了,他们在一旁阴险地大笑。还逢人炫耀,把谁谁给弄趴下了。
殊不知,在往昔尚可,如今却行不通。
已经出台相关法律,共同喝酒,如果有人发生意外,陪同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恶意劝酒的,还会更加严惩。最终落得个坑人害己的下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强调的是个痛快,总是让人扫兴的酒,不喝也罢。
也从侧面佐证了借酒消愁愁更愁的说法。
不管怎么说,喝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有着讲不完的文化和故事。
想喝酒,而且喝得高兴,必须要牢记,不过量,不惹事,不劝酒。如是,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