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他人的故事,有自己的故事,有他人和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感而发,或说你,或说我,或说ta,有共情之处,有get到之触,于是统统记录下来。#
此为第8篇。
Positive Discipline
第二章《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当孩子们有了“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优点时,他们就会拥有强烈的自尊并有能力处理“自尊”的错觉。
大人可以通过“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我们的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羞辱的语气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则,还会把本来的“逻辑后果”变成无法达到长期积极效果的惩罚。
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
没有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就会丧失基本观念。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态度,则学到的方法就会沦为对孩子的不尊重的操纵。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
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
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
德雷克斯说:“孩子们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孩子们并非是存在这一问题的唯一群体。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你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Gemeinschaftsgefühl——社会利益(社会责任感):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
请问父母们,你为孩子做的多少事情,是仅仅为了图省事,而不是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来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6.平等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我说的确实是“我们”。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我们都难辞其。
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
我们要做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正面管教工具
1.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量“赢了”孩子。
2.为孩子提供发展和实践“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3.不要“告诉”,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向孩子“提问”。
4.使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5.记住,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觉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
6.和孩子一起就需要做的家务以及做家务的计划作头脑风暴。
7.要避免娇纵,以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8.教给孩子并实践“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
9、教给孩子并实践“矫正错误的三个R”。
10.一定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