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当流浪汉竟成了成功人士的梦想!!!是凡尔赛还是营销手段?
3月17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俞敏洪老师表示,如果再让我选择的话,除了做企业以外,我还是希望自己去当一个旅行者,行走大地,哪怕当个流浪汉,没钱做旅行者,我觉得比当一个有钱的企业家,可能更加符合我的个性,如果下辈子还是这个个性的话。
消息一出,惹得网友议论纷纷!
网友们纷纷表示被凡尔赛到,如果俞老师愿意,不用等下辈子,把钱和企业给他们,这辈子就可以去流浪。
这话吧,显然是网友们搞错了重点,人家希望的是当一个旅行者,行走在大地,哪怕流浪在所不惜,不是一上来就当个流浪汉。
当然,在他们这个位置说这些话,有人觉得是虚伪,是矫情,但我觉得可能是历尽千帆后的醒悟。
就如钱钟书的《围城》,普通人渴望功名利禄,成功人士经历过巅峰、起伏后更渴望回归平静,谁也没有错,只不过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风景不一样。
记得马云曾经也说过,有生以来最大的错误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如果有来生,希望有机会到世界任意一个国家,在那里平静生活,不想谈论工作,不想工作。
是不是有异曲同工的味道。
反观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都会有一些惊人的言论,其中不乏马斯克、雷军、任正非、刘强东……
除了高度不一样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外,这些言论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传播和营销目的,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妈妈,想从教育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话。
俞老师从北大毕业,创办新东方,从教多年,走过人生大半,才知道自己想当个旅行者。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俞老师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当个旅行者,还需要创办新东方吗?
那创办新东方是不是做了无用功?
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道理谁都懂,就是有些假大空,保洁人员对社会也有用,没有人会说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保洁人员。
当然没有职业歧视的意思。
什么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要具体化的?
也有人说要做热爱的事情,成为想成为的人?
这显然显得有点虚幻,就像我家小朋友,她最开始的愿望是成为舞蹈演员,然后又想当画家、宇航员……过一段时间换一个。
其实她并不知道每一种职业的背后需要哪些技能,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就如很多人觉得理想的生活是开个奶茶店、咖啡馆或民宿。
还记得那个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顾少强吗?并没有因为勇气的加持,一路前行,而是走走停停,不断对梦想进行修正。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成为想成为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都没错。但是,对这些词的个人解读,可能需要半生甚至一生才能领会。
就如俞老师,已经年过花甲,经过无数尝试,阅尽繁华后才明白以自己的个性是想当个旅行者。
作为父母如果能激发和引导他们探寻自身的热爱,并给予包容。
这便足矣!
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扩大孩子的选择范围。
帮助孩子自食其力,理解社会及职场的规则,确保身心健康。
如果有一天,当她或他遇到了一生的热爱,才能有足够的选择权。
或许,俞老师早就是一名旅行者,行走在世界各地。
他,在确定热爱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