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们开启了《西游记》的整本书共读。初次涉猎整本书共读,只能边做边思考边总结。
一、导读课前的思考
首先,要有目标。针对《西游记》,我认为六年级的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几点即可。
1.通读《西游记》,了解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
2.了解作者吴承恩及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
3.能结合书中的具体语句和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准确地分析出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悟净这几个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4.能通过对书中故事情节的深刻领会、结合本书写作背景领会并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及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嘲讽和抨击。
其次,解决阅读量与时间的问题。100回的文言文原著放在课堂上阅读是不现实,我们必须挖掘一切可以阅读的时间,并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例如,每天的午读充分利用,再就是课下其它碎片化的时间。关于阅读的积极性,一个平台就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辩论赛等皆可。
最后就是阅读方法的指导。经过集备组的探讨,我们一致认为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人物、环境及故事情节最合适不过了。
二、推进课前的思考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共读,也就是说班级学生要统一阅读进度。我采用的方法是阅读管理员根据我们的阅读计划,每日公示阅读进度。学生要明确每天阅读的底线或目标在哪里,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来说是“底线”,他每天的进度可能远远超过统一要求;当然对于阅读能力稍微弱点的孩子来说就是“目标”了,老师需要鼓励他们去完成、去挑战自己。所以,在共读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而不是只负责把书发给他们就完了。
所谓阅读推进课就是在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以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启发学生往深处思考。《西游记》在共读了30回后,我引导着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把每一个人物拎出来,进行主题式思考。例如,对于孙悟空这个人物的探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孙悟空一生有哪些名字?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对孙悟空的印象是怎样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到底配不配做“齐天大圣”?对于沙僧,我在交流单上设置如下问题:若无沙僧,故事会受影响吗?故事回发生什么变化?你觉得自己像沙僧吗?有什么地方像沙僧?总而言之,在推进课中,为各个章节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是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与熟悉,有的则是促进学生对故事中隐含的主题的逐步思考。当然,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思考过程中也培养了发散思维和思辨能力,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总结交流课前的思考
每本书都有其独特之处,学生看完书后,跳出来,再回过去思考,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虽然现在《西游记》阅读正在进行中,但我也思考了几个行之有效的点:1、班级辩论赛 2、西游故事话剧
当然善于绘画的孩子,如果能够将整本西游记彩绘出来也未尝不可。
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当然怎么读也很重要,所以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思考中前行,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