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剧情片情绪会有不一样的流动,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家人怎么好奇怪,6个人挤在一个狭窄的破旧的房子里,大人让小孩偷东西为生,但在一起又很温暖有爱,前70分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一直叙述欢乐气氛,吃东西,去海边玩耍,牙齿掉了,陪女孩完成一个仪式,夜晚全家一起看烟花,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就看出来东西了,温情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不是真正的一家人,父母不是真父母,儿女不是亲生儿女,一家6口是拼凑在一起的毫无血缘关系的一家人,他们的名字都不是真实的名字,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秘密,那是什么让他们生活在一起?而且看起来是那么和谐的一家人,他们虽然住的拥挤,但是都心甘情愿的待在那里,受虐待的小女孩,哪怕家人有点嫌弃她也不愿意离开,影片的进展让观众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被家人抛弃的过去,他们蜗居在一起,甚至靠偷东西和顺手牵羊过生活是一种偷生,他们不与外界有太多的联系,联系的话就是偷他们的东西,6口人里有三个人是有职业的,后来夫妇俩也不再做工作了,亚纪从事的是色情业的工作,色情业的特征也是隐匿的,所以也符合这个家庭的特征,影片里信代以前也是做这个职业的,她的老公就是她的客人之一。从影片剧情中,初枝-信代-亚纪-玲玲是在演绎着一个女性的四个年龄段,童年受虐待,青年做色情,中年生活的困境,晚年老无所依,这样的社会的底层人在一起生活,抱团取暖,维持看起来是温暖一家人的短暂的温馨时光,正如奶奶的一句话“没有更多的期待,转瞬即逝”也告诉了温情的有限,那一份的温情也是在这蜗居里的苟延残喘,爱是在的,不爱也在!
他们都曾有过一个家庭,但并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祥太被锁在车里睡觉,玲玲被父母打骂,亚纪被父母忽视,信代露出和玲玲一样的伤的胳膊时,我们猜出她也有着被虐待的过去,正如信代所言,她们说爱你是骗人的,爱是温暖的拥抱。这个新组的家庭里传递了爱的样子,通过两只脚凉读出有心事,看到孩子嫉妒妹妹“爸爸”和他沟通留下妹妹,孩子青春期的发育爸爸也有了男子汉之间的交流,消除孩子的焦虑。姐夫和姑姑之间有深入的交谈,看着看着就觉得这是一家让人感动的家庭,中国有句俗话,“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当秘密一幕幕揭开,心理一阵悲凉。因为这种甜蜜之下其实是没有尽头的,终于在孩子的一跳戛然而止。
祥太是这个家庭的推动者,从认同到阻抗,是一个孩子发展的过程,这个家庭给了他爱也促进了他的思考,但是“爸爸不能给出答案”。这一跳让隐秘的家庭浮出了水面,就像心理学的一句话,压抑太多就会以症状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个症状就是祥太的骨折,祥太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于是一切就水落石出。
施琪佳的电影解析认为:看电影要用隐喻的眼光看电影,四个角色代表人格的四个部分:1,年轻的、失控的、暴力的部分
2,阴暗的、贪婪的、邪恶的部分
3,女性的部分
4,成熟的部分
这部电影里有三个部分体现出来,一个是阴暗的,就是偷东西,被嫌弃的,第二部分女性的部分,奶奶和信贷在这个家庭显示出女性的包容的滋养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待玲玲表现出来母性的温柔和接纳,正如影片里一句灵魂拷问:“生了孩子就一定是母亲吗?”不生孩子就不能做母亲了么?在监狱里你看她对祥太的交代是非常成熟的,淡定的。
接下来我想说说隐喻的一个,那就是吃!大家会发觉奶奶在世前大家一直吃吃吃,可乐饼都出现好几次,各种面,还有快餐。奶奶去世后只有一次就是在“爸爸”的出租屋里一起吃面。这在象征层面是什么呢?
吃是一个人活着的基本保障,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来说,有吃的是最重要的,需要靠偷来维系会不会更加贪婪呢?
奶奶在大家有的吃,吃的很香,在象征层面有奶奶在的家里更像一个大乳房!
吃可以缓解焦虑和空虚!掩饰内在的不安全感。
大家一起吃东西是一种温暖温馨的家的感觉,也许这几种都有。
改名字:他们试图改名字来改写自己的人生,正如他们出生,一开始他无法选择父母,名字是父母给的,当他们遭遇创伤后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改名字意味着自己可以选择重生的机会!是对现实抛弃他们的家庭一种反抗!
同样和祥太有一个思考和困惑,有这样一个小偷家族,构建一个理想化的家庭,在这里有温情容纳,不会受到伤害,然后呢?孩子不能上学,也不能光明正大找工作,当一直处于理想化的幻觉之下,却与现实越走越远,他们的社会化如何构建?也许对于风烛残年的奶奶影响不大,中年的信代也勉强维持,对祥太和玲玲他们呢?当今天的为人父母,或者在生活里遭遇挫折的成人,躲进桃花源里保护起来固然可以避免痛苦,但也阻碍了他进一步成长的可能。所以祥太的一跳,跳出了阿治的没有力量,避免了强迫性重复的人生轨迹,也为自己另一番人生改写有了可能。也为家族社会化进程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