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点赞转发。
《伊索寓言》里有个“蚂蚁与蚱蜢”的故事。为了顺利挺过严冬,辛勤的蚂蚁不停劳作,忙碌了一整个夏天,而无忧无虑的蚱蜢却在惬意玩乐中度过。等到寒冬来临,蚂蚁因为储藏的食物活了下来,而蚱蜢却陷入了饥寒交迫的悲惨境地,最终饿死。故事的寓意是,人们应该学习未雨绸缪的蚂蚁,这样才不致陷入和蚱蜢一样的尴尬与危险之中。
类似的故事很多,也挺有教育意义,但是有个问题:蚂蚁们何时才能玩乐?总不能一直辛勤劳作到死吧?难道我们也要学蚂蚁终生没有生活,一切都只为了生存?
最近读到的一本书,就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它是比尔·帕金斯的《最优解人生》。
全书主旨就是用工程师思维解决每个人都必然遇到的人生问题:如何将自己有限的一生活到极致?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以“充实感最大化、浪费最小化”为原则,把个人的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为人生找到事实上的最优解。
简而言之就是,在最恰当的年纪,获得对你而言最充实最有价值的各种体验,在临死前花光你账户里的每一分钱,“死前归零”,把仅此一次的生命活到你在现实允许范围以内的极致。就像打扑克的时候你拿到的未必是最好的牌(对99%的人来说肯定不是),但你凭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这手牌最正确的打法,那么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你都找到了人生的最优解。
全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有三点。
第一,人生最该做的事就是投资各种丰富新奇的体验,这也是我的一贯看法。每个人走到生命终点时到底有什么东西真正属于他自己?可以留得下来?我多年思考之后的结论是:有且只有大脑中的各种私人体验。一个人临终之时唯一能带走的,也只有这些。如果这些体验丰富多彩,他就会感觉这一生充实圆满,否则就会觉得人生苍白乏味。
所以我们一生最应该做的,就是尽量多收集各种未曾经历过的独特体验——当然不能逾越法律道德的界限——这样老了你才能拥有更多让你感觉“这一生没白活”的吹牛资本,写成回忆录都要比别人多卖出去几本。
第二,作者“死前归零”的人生观。就是临死前花光个人账户里的每一分钱,把上天赐予的财富、健康和时间效用都发挥到极致,“用最后一张饺子皮包完最后一点馅儿,最后一颗花生米就完最后一口酒”,进而拥有一个淋漓尽致无憾无悔的人生。
有人因此质问作者,难道你就不想给孩子们留下点遗产吗,哪怕仅仅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正常的爱的表达?作者的回复是,自己的遗产早在孩子们尚且年轻时就已经给他们了,为什么非要像大多数人一样等到弥留之际呢?毕竟比起5、60岁时再收到遗产,年纪尚轻、健康尚在的孩子们显然更需要这笔钱。
这就引出了本书给我的第三点启发:人生是分阶段的,就像四季更替,有些事只能在最恰当的年纪去做才能收获最美最珍贵的回忆。
就像早已成年的你终于买得起童年时求而不得的变形金刚芭比娃娃,但它们永远也无法带给你如当初一般的感觉了。情窦初开的夏天,跟心仪的女生在放学路上一路吃着两块钱的冰淇淋都能开心到整夜不睡,反复揣摩她的声音表情和弦外之音,后来豪华铺张的生日party也未必能带来同样的心跳震颤。有些东西过了就是过了,无花空折枝的遗憾,不是下一次盛开就能弥补的。
书中一直强调的是,随波逐流是对生命能量的最大浪费,而以“充实感最大化”为原则,在健康、财富与时间三者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点才是度过这绝无仅有的一生最好的方式。鼠目寸光的蚱蜢固然不是我们该效仿的,勤劳至死的蚂蚁也不应该是现代人学习跟随的榜样,毕竟人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动物。
老实说,我有点后悔为什么直到现在才遇到这本书,如果能早遇见它十年二十年,我将来的回忆录肯定会比现在的版本精彩好几成。
全书一共才十万字,轻轻松松就可以读完,愿它能在陪伴你回家或是出游的长假旅途中,带给你一些关于怎么过好这一生的全新的体会与感悟。
最后就以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作结吧:
为了获得最大的愉悦以及产生最多美好的回忆,最佳的花钱方式是什么?投资那些值得回忆很久的体验;时刻记住所有人的身体状况都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差;在生前就将(你原本打算当做遗产的)金钱或物品送给子女;学会平衡当下享受与延迟满足。
祝你及家人中秋国庆双节快乐!
《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