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身记
最近,我的身份有些凌乱。
自打陪读了一系列和熊有关的绘本后,我被成功变身“熊妈妈”。因为小伙子自诩为“熊宝宝”。
叫小名,不理;叫大名,不睬!我正要提高嗓门,小样儿一本正经地冲到身前,眨巴着眼睛嗲兮兮地望着我说:“熊妈妈,熊宝宝来了!”
之后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家里只有熊爸爸,熊妈妈,熊姐姐,熊宝宝。
接着又读了几本与恐龙有关的绘本。某一天,我们再叫“熊宝宝”,已无人应答,小伙子生气地宣布:“我是恐龙宝宝!”
于是,家里只有恐龙爸爸,恐龙妈妈,恐龙姐姐,恐龙宝宝。也不管姐姐有多反感这个称呼,反正,就这么叫了!
今早,我对着睡眼朦胧的小伙子问候早安:“恐龙宝宝,早上好!”
“哞……”
“早上好,小弟!”姐姐问候。
“哞,哞哞……”
“啥意思这是?”我问他。
“牛妈妈,牛宝宝要起床啦!”
好吧,我又被变身了!
(二)耷拉耳
因为哺乳期睡觉姿势问题,小伙子的耳朵有一侧稍微有点往前耷拉。还好发现得比较早,我们怕影响他最终的形象,会刻意帮他纠正睡姿,一段时间下来,我们也疲乏了,目测好像也不是特别明显,就没再去关注。
今天,他爸发现两边的耳朵太不一样了,左边都快卷成半圆了!一阵狂笑过后不停地说:“这左耳朵真是太太丑了,怎么长成这样了,我们才发现?!”
我一看,也惊呆了,我帅气的儿子怎么能长这么一对难看的耳朵呢?心里那个自责呀,连吃晚饭的心思都没有了。
左思右想:“不对呀,要长成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怎么今天才看出来呢?!”
一把把他拉过来,要仔细看个究竟。结果,差点没把我笑死,人家在耳朵上夹了一粒大大的香榧,活生生把耳朵给压卷了。
我当即把香榧取了下来,他拉着我的手把香榧夺了回去,非要再夹上去不可。
理由很充分:“我学舅舅呀!”(看见舅舅在耳朵上夹过烟。)
(三)铁头功
带俩娃去湿地公园的绿道骑滑行车,两个人你追我赶,好不带劲儿,很快就汗流浃背,厉声喝住,把他俩的外套脱了下来。
趁我整理衣服的低头瞬间,小伙子骑着他炫酷的滑行车一转眼就不见了,等我转身,只见一个影子唰一下冲下了坡,哐啷一声,连人带车冲出了绿道,直往水塘中间仅存的一块小土堆而去,啪一声响,右脸撞在了土堆上的一根枯树干上,整个人被弹出一米远,再差一丢丢,就飞到水塘里了。
我们直接被吓呆了!他爸反应过来后一个箭步冲过去把他抱起来,一阵咆哮。
估计他没被自己吓到,反而被爸爸吓着了。死活不让爸爸抱,一定要妈妈抱。
妈妈抱着哄了几句,三分钟不到,小伙子抹干眼泪,委屈地说:“爸爸太凶了!”
我们一致担心会脑震荡,之后的小半个上午,他姐不停地问:“弟弟,我是谁?我叫什么名字?”始终不予理睬。
他爸觉得这次是真的摔傻了(打会走路起,没有一天不碰不摔),我们商量后决定观察一下,有异常再去医院。
回家吃午饭,破天荒没有追着喂饭,乖乖坐在位置上,自己吃完了七个花生馅儿的汤圆。他姐说:“哎呀,妈妈,弟弟被摔正常了,你看,吃饭都不用你喂了!”
接着,他姐的大拇指雨点一般落在他的额头上。人家是一点回应都没有,只顾倒腾碗里的汤圆。我们还是担心会脑震荡,提心吊胆地细心观察着。
岂知午觉一睡醒,又开启了常规模式:吃——疯——捣乱——卖萌……晚饭时间又故伎重演。
后妈我在晚餐桌上宣布:“解除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