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李荣问田柱子当初第一次见面的印象。田柱子回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当初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了。连一句话都没说过,老实的他,都没敢抬头看看李荣。糊里糊涂就订婚了。李荣自己想想,确实也没啥印象。就记得田柱子个子高高的,眉眼长啥样都没看清楚。也不好意思看。70年代的中国农村,人还是非常保守的。
当初订婚的时候,双方就商议年底结婚,日子也定了,农历11月19日。在结婚前,大家还各过各的日子。但是过节的话,需要接女方来自己家过的。可是,20岁的田柱子,一想到到岳父家接未婚妻,就满脸通红,手足无措,实在抹不开面。田老太太知道自己的儿子,实在太老实了,这去了岳父家,再说错什么话,把婚事给搞黄了。索性,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都是田老太太去接的李荣。田老太太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奉献,把能做的,都做到了极致。她的这种做法也影响了后来田柱子的家庭观念。对于子女,倾尽所有,做了所有父母能做的。
每次去接李荣,李荣妈都很不高兴,这事情还要自己母亲代劳。不过,田老太太每次过节接李荣,都给了过节费20块钱。李荣每次回来,都把钱上交。有钱收了,李老太太也就不言语了。
接李荣来家过节,田老太太每次都给李荣和田柱子创造机会,互相熟悉。无奈自己的儿子也实在不开窍,再加上李荣也是少言寡语的人。两次节日见面,俩人估计说过的话都不超过十句话。田老太太着急也没用,只能慢慢来。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农历11月19日马上就要到了。这冬月时节,东北天寒地冻,大家基本都在猫冬,没有事情可忙。东北人很喜欢在这个时节准备婚礼。李老太为了这个婚礼,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忙了。田家的第一门亲事,她一定要办的体体面面的。作为媒人也是男方这边的支客人的王宝,也没闲着,里里外外的帮着忙乎。李老太太把300元彩礼钱准备好后,让王宝代表给亲家送了过去。当初订婚答应买的缝纫机,田老太太也让王宝托人,去供销社买了一台全新的,30元。还有提前让田柱子和李荣到村里的张裁缝家缝制了两套新衣服。那时候时兴中山装,俩人一人做了一套。田柱子的是深蓝色的,李荣的是暗红色的。衣服留在结婚的时候穿。还新缝制了两套被子,大红绒被面,绣着大大的喜字。结婚前几天,李老太去赶集,买了六斤“里脊肉”,让王宝给亲家送过去。考虑让谁去接亲时,李老太的首选肯定是王宝,带着田柱子的老叔,两个人去都是能说会道的人。接亲的马车找两个,一个是田柱子家自己的马车,还有一个就是王宝家的。这结婚需要准备的礼,田老太太基本都考虑到了。俩人的婚房暂定在田家住的这两间土坯房。田家一家八口人,现在都挤在这两间土坯房里。生活确实不太方便,田老太太打算,明年春天一开春,就准备给田柱子盖两间新土房。地基都打好了,就在田家老宅的旁边。田老太想,这两家都住一个院子里,平时生活有个照应。儿子哪里不舒坦,过的紧吧了,自己还能帮衬帮衬。正日子前两天,李家就给亲戚朋友发婚礼邀请,带口信了。正日子的前一天,已经陆续有客人上门了。帮着张罗的,来吃喝的都有。
田家那边准备结婚,迎亲。李家这边也没闲着。不过大部分都是李荣自己张罗。李荣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她知道,这个家属于她的东西几乎没有。自己的衣服本来就没几件,母亲也不会让她带走,应该要留给下面的妹妹们穿。自己就带一套常穿的,再加上结婚做的两套新衣服。也够平时换洗了。当初答应的陪嫁,李家老太太看婆家准备新被褥了,就不打算给了。李荣也没说什么。但是,那十尺的确良布,李荣是坚决要的,她知道家里就有现成的。李老太太没办法,忍痛割爱,把十尺布给了李荣子。李荣平常是不爱说话,挺老实,但是要是执拗起来,李老太太也拿她没办法。李荣把自己的东西归拢归拢,费了好大劲,勉强凑了两个小包,用红色的包袱皮包上,结婚当天要带着。另外,李荣还准备了一个洗脸盆,红色的,这个也是婚礼必须品,这个脸盆是父亲瞒着母亲偷偷到乡里的供销社给李荣买的。女儿结婚,作为父亲,想给女儿一个真诚的祝福。李老太知道后,还埋怨了一顿李富,不该乱花钱,浪费。不过木已成舟,埋怨也没用了。李荣准备了两根葱,用红纸包上,还有一小捆粉条,用红纸包上,这些都是结婚当天需要带的。李荣知道家里的条件有限,母亲又是只想着弟弟妹妹的人。但是,结婚这样的大事情,李荣还是想尽量按照老礼,能准备的尽量准备好。也能保佑后面的日子顺顺当当。
结婚前三天,李老太太张罗了几桌酒席,招待自己这方面的亲戚,一方面能收点礼金。另外一方面,也找来亲戚,商量一下送亲的人员。女儿结婚,母亲的是不能去送亲的。所以,送亲的人中,李老太太是不能去的。李荣现在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李老太太准备让大弟弟和两个妹妹都去。大弟弟去“押车”。另外,李荣还有三个叔叔,还有两个姨,其中二姨(李荣二姨其实是李荣的亲妈,她虽然一直和李荣以姨和外甥女的关系相处,李荣和这个“二姨”也不是那么亲近。为了遵守母亲不送亲的老礼,她也不准备去了)也不能去。那就三个叔叔、老姨和李荣父亲李富作为长辈代表去送亲。李荣的二姨夫,还有李荣二姨家那十几个孩子,选了两三个。再加上李荣的舅舅。老老少少,选了十二个人,凑够两车人了。这阵势足够了,不丢面。李老太太心里想想,还是挺满意的。
两家都准备妥当了,就等着11月19日来迎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