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土鸡蛋很难买,可就是要想方设法的买到土鸡蛋,这是为什么呢?
听说土鸡很吃香,争着抢着买土鸡,这是为什么呢?
不知道是否有科学依据表明土鸡蛋真的比洋鸡蛋有营养价值,但是土鸡蛋卖的比洋鸡蛋贵这是事实。
至于土鸡是否更好吃,这个就要靠广大的吃货同志来辨别了,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吃货。
据民间流传的话:土鸡蛋营养价值高,土鸡肉更香。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同样是鸡蛋,区别就是生鸡蛋的鸡不一样。
论相貌,没什么不一样,论体格,洋鸡蛋的娘亲还更壮实一些。
那为啥相对瘦弱一点的土鸡蛋娘亲生的蛋更受欢迎呢?
好了,问题归类到了同一点,同样是鸡,有啥不一样呢?
区别可不就是鸡们的成长的速度和成长过程中所吸收的养分不一样嘛。
土鸡长的慢,整天到处撒欢,日出它们出,日落它们回。吃的是五谷杂粮还有它们自己从地里刨出来的小零食。
洋鸡是长得快,圈在一个画地为牢的地方,吃的是饲料,能让他们长的又快又好的饲料。
鸡和养鸡我纯属一个门外汉,毕竟对于我来说有的吃就行。
但是我却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联想,养鸡和养娃。
现在养娃的方式可不就是填鸡式的喂饲料嘛。
从小吃饱穿暖,管学习,把他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安排好,偶尔有个什么活动去锻炼下也是在层层保护下进行的。像不像把鸡喂饱了只管长肉,偶尔放风一下防止太不健康?
饲料是什么呢,是各种该学的不该学的课程,培养出来那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娃娃呀,文化课成绩好,会弹琴会跳舞会写字会画画,blingbling闪闪发光。
那为啥我们要买土鸡,却不停的用“饲料”养娃娃呢?我脑子有点转不过来。
许是前者是用来吃掉的,后者用来观赏的?
我们最近有一项大事,防溺水工作。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大会小会强调无数遍,天天讲月月讲还要加走访,就差派人去每个水塘边看着了。
其实我有点小困惑,讲三遍和讲三十遍的区别在哪,听进去的一遍就够了,听不进去的三百遍够不?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安全和生命都不在意,那肿么办捏?
所以啊,惯性就来了,出了事,那都是别人的责任嘛,跟我自己有什么关系。
走路摔了一跤,这怎么能有坑呢?
吃饭噎着了,这米粒怎么能这么大呢?
当我们习惯性的去找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自身的职责,我有点担心,在层层保护下无所畏惧的孩子长大后能走多远。
其实土鸡肉真的挺香的,因为它的成长过程是自然放养,往大了说就是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当它们撒着鸡爪到处欢的时候会经历风吹、日晒、雨淋;或许还被野狗撵过,那咋办呢,跑啊,土鸡还能飞你信不信,当然,飞一丁点距离。
被圈养的鸡可能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它们不愁吃喝,躲在屋檐下,不会遭遇恶劣天气,生病了还有人伺候的好好的,出去锻炼一下也就是散散步而已,跟三俩鸡友聊聊天,岁月静好。
鸡是用来吃的,娃是用来看的,不可类比。
但是,抛开这一点,他们都是要生存的。
我们不可能在娃的周围筑起铜墙铁壁,道路再难,他们也需要自己趟过去,就大胆的让他们撒撒欢吧。
满纸荒唐言 博君莞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