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扯姑娘
格局要大,眼光要远,能力要有,家人要时刻放在心上,要把自己收拾精致漂亮,要让爱我的人开心,我爱的人也开开心心。
01
暑假专业实习的时候去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规模还挺大的。
工作期间遇到一个女同事,和我年龄相仿,同一年级,挺漂亮精致。后来各种原因和她搬到一起住。
她是一个挺热心的小姐姐,喜欢跟人交流。有一次她给我和其他小姐妹推荐了一款口红,我试用过她的真的特别好用。
然后某宝上去买,发现要三百多。我的天啦,我在心里咆哮,好贵。然后一直搁置在购物车。
我平常都是买特别平价的彩妆,一百块钱或者几十块钱一样。用起来,好像也没觉得和大牌有什么差别。
然后其他同事也被她安利,大家都买了,热热闹闹交流美妆心得,我在旁边儿什么都说不上。表面欢笑,但心里我只能很诚实的说:我很羡慕,我也想拥有。
后来咬咬牙买了一只,肉疼但是特别高兴。
那之后,每天我都会用那只口红。心里觉得特别满足,有一种用了好东西自然而然的底气在。还特别牛气的安利给闺蜜。
之后一起生活的日子里,都是她单方面的安利。
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是我所能看得见的十倍不止。
02
我曾问过她家里是不是很富裕,按她所用物品来估值,消费水平也不低。
但她告诉我并没有,我不相信。
这就跟你问成绩好的同学考试考得好不好一样,人家的不好和我们的好也许是同一个层次。
然后我具体问了她父母的工作,妈妈是普通的公司职员,爸爸是一个小管理。对比之后发现其实和我家差不多,半斤八两吧。
只是她父母的观念是觉得女孩子嘛,就是要富养,别束手束脚。该买买,该吃吃,没钱就问家里要。当然得说一句,她也不是那种花钱大手大脚没节制的人。
“不够就问家里要。”这句话我真的很耳熟了。每次和家里通电话的必走流程,但是我每次都会说,我还有生活费,够着呢。仔细想想,我还真的很少问家里要过生活费以外的钱。
最开始我以为我和她就是一个口红的差距,我们有同样的东西就会变得同样精致。但是细细了解之后,我觉得我们差的不是某个物品,而是思维的局限。
03
我的家庭不算富裕,甚至父母还吃过苦,过过那种月薪只有200的日子。所以他们常常告诉我,尤其是我妈,说要省着点钱花,父母挣钱不容易,要好好读书,不要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我明白的,勤俭节约,是他们生存的智慧。
而现在也成了我的“智慧”。
这种勤俭节约,其实有些固执。
大学学心理学,才知道这叫做“稀缺心态”,或者“稀缺思维”。即你越觉得自己缺什么,就会越在意什么。
而事实往往是,你越在意什么,就越缺什么。
节俭是我们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一直被称之为美德。但是,现在它正在抹杀很大一部分国人的幸福。
至少我作为中国人的一小小组成部分,我就挺不幸福的。
吃不敢吃,穿不敢穿,二十几年没去过几个地方。一谈起人生经历,我没有一样拿的出手。青春正好的年纪,我把自己过得这样苍白平淡。
04
后来查了许多资料,发现在对待金钱上人分三类:
第一类,拥有富人思维,善于驾驭财富。会赚钱,也会花钱,花出去钱,得到价值。
第二类,对钱没有概念,喜欢花钱,不吝啬。正因为不吝啬,所以,也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三类,穷人思维,舍不得花钱,把金钱看得格外重要,为了省钱,却失去更多的钱。
说实话我不希望自己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挣再多的钱也不敢花,存再多的钱也得不到安全感。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内心是越不甘于贫穷,我觉得自己可以值得更好的生活。
所以,我想要改变。
改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忽略目标本身。
举个栗子,拿买车这件事来说,首先考虑我要不要买,要买什么样的车,再计算,差多少,怎么办。而非先计算我有多少,够不够,再考虑要不要买,买什么样的车。
对于第一类第二类人来说他们更重视是否优先满足价值判断,但是对于第三类人来说,往往更重视目标本身。
05
网络中有句玩笑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现实中我也常常说,这是一句顽皮又很容易掩饰尴尬的话。
但仔细思考之后我发现,贫穷,限制的又何止于想象力,还有创造力,学习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
但是我不服输,绝不想低头。
我告诉自己:格局要大,眼光要远,能力要有,家人要时刻放在心上,要把自己收拾精致漂亮,要让爱我的人开心,我爱的人也开开心心。
这是我的初心,也将是我的目标。
我还是挺感谢自己,有这份勇气。
打破原生思维限制这件事,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最后,还是那句烂俗的话:
真正的贫穷,不是没有金钱,是明明有机会选择更好的生活的时候,因为眼界和格局而对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