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又是十一点过后,一声尖锐熟悉的吼叫声瞬间让我从手机中挣脱出来。心里隐隐的心疼小姑娘一分钟。
真是久违了,消停了两个月的楼下的妈妈比女儿提前进入了开学状态。我的耳朵如惯常一样被迫接受了十几分钟的责骂“洗礼”,想着差不多了可以结束了。
突然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啊……”可怜的小姑娘经受不住日复一日的责骂终于反抗了。然后又是接连几声的爆发式嘶吼,就听到了小姑娘声泪俱下的哭诉。
楼下这位大姐责骂孩子的习惯由来已久,从未听到过孩子有半分反抗,今夜终于爆发了……
这位大姐的情况绝非个例,我们中国父母总是秉承着“爱之深责之切”的方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厉声厉语,总认为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严格要求你不都是因为爱吗?不都是希望你学好吗?殊不知与孩子的感情也在责骂中日渐耗尽。
一直觉得中国父母是全世界最矛盾纠结的家长。一方面愿意为孩子倾尽一切,天价学区房,兴趣班,眼都不眨一下就投资,为了孩子哪有舍不得?另一方面看到孩子稍有差错或缺点又将唠叨和责骂挂在嘴上。
动不动便是“你就不能认真点?”“说了多少次就是记不住!”“我把你养这么大有什么用?”更有甚者总是将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脱口而出“你这个废物,这都做不好”“我养条狗也比你强”“看那谁谁家的孩子,你要是有人家一半我就烧高香了”。
明明一颗心爱得深切,愣是被责骂裹上“刀枪剑戟”,还总是心痛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一片。夫妻二人生气一人责骂另一人还会不依不饶的还嘴呢,孩子就得感受到爱,这难道是义务?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假如责骂起到了作用,孩子因为惧怕会立刻停止手上的行为,慢慢的孩子很多事情都不敢做了,怕被父母责骂,日久难免生出胆小卑微之心。
你希望孩子能上进些,他却变得更加畏手畏脚,事与愿违有没有?
如果责骂没有起作用,你说你的,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完全于事无补,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烦可能导致逆反心理越来越强,越说越不听,还是事与愿违有没有?
也可能是每一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太过迫切,希望孩子身上的缺点错误能及时规避。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的便是张口就说,甚至异想天开地认为说了你都不改就是不听话,就是越来越犟。
对待教育这件大事,言语上是直言不讳了,策略上却南辕北辙了。谈何苦心不苦心,不过是在错误的闭环中绕圈圈。
说到这儿,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了“我一开始对孩子也是很有耐心的,犯了错误总是认真给他讲道理。可他在同一件事上连着十几次都错,我的耐心都磨没了,忍不住要吼他!”
有此种经历的家长想必也不在少数。如果孩子连续在一件事情上犯错,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或者说没有给孩子开口的机会就开始了说教?
沟通是双向需求互碰,不是一个人倾倒,一个人接受。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也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减少责骂,柔声教育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与信任,更有利于改正缺点,毕竟“敬人者恒敬之。”
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长,渐渐孩子也会发现其实父母拿他没有办法,只会用这种“纸老虎”来吓唬自己罢了,孩子越来越皮,家长越来越责骂,进入死循环。
前两天刚看了一篇文章叫《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动辄对孩子大吼大叫,一开口自己的素质降低半截,还指望孩子在责骂声中成龙成凤?
其实家长学会低声教育孩子也对加强了自身修养,感情冲动乱发脾气本质上也是一种无能的体现。孩子行为有偏差贪玩等都是自然天性,你把这些都当做状况外,作为成年人还真的是“玻璃心”。
平时少一点责骂,拿掉厉声厉语的习惯,我相信孩子更愿意对柔声细语的父母打开心扉。彼此之间有了理解和沟通,孩子会成长的更快。
当然很多时候孩子也会有不理解和没做到的情况,父母怎能不给机会让他慢慢消化呢?成年人尚有拖延症且不能说到做到,又怎能对孩子寸步不让?
我们从不否认父母爱孩子的心。但若孩子从小就是生活在父母对自己的指责声中,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吗?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曾说过,鼓励更容易使他人改正错误。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尤其是孩子更不能剥夺他犯错误的权利。
父母是爱孩子的没错,别把无言的爱藏于背后,却举着责骂的刀在孩子面前霍霍,那么你的良苦用心只剩下“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