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付出的汗水和回报往往不成正比?
勤奋一般可以分三个层次:
如果说讲战略的勤奋是最高层次的勤奋,讲方法论的勤奋是第二层次的勤奋,那拼体力的勤奋就是最低层次的勤奋。
很多人的勤奋都是低层次的勤奋,他们的勤奋有个显著的特征:不动脑子,只甩膀子。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很多人只是学习不思考,只是学习不复盘,只是学习不实操。没有执行,最后的效果还是等于零。请不要让自己的努力,只是感动了自己。
最高层次的勤奋是战略勤奋,愿意花时间规划战略的人往往目标性更明确。他们做的无用功更少,效率更高,在自己位置上作出的成绩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怎么才能做到战略层次的勤奋?
真正的战略勤奋,并不是大而空的高谈阔论,而是要建立在充分认知现状的基础上。
既要甩开膀子,又要策略勤奋,既要有长期的战略定力,又要有短期的高效执行力1,不断扩展认知边界,跟更牛的人学习
战略层次上的勤奋,首先是认知上的勤奋。
你必须搞清楚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机会和短板是什么,以及哪些是战略问题,哪些只是战术层面的问题。
但很多时候只靠你一个人,以来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你的思维定势,你是很难看清楚问题全貌的,也很容易掉进坑里。
这个时候就要不断的跨领域学习,同时要向更牛的人取经。
1997年,任正非带领的华为走到了发展瓶颈,在战略层次一片迷茫。
于是他亲赴美国向把IBM带出泥潭的郭士纳请教。
彼时任正非53岁,郭士纳55岁;华为销售额40亿人民币,6000名员工,而IBM则是销售额600多亿美元,27万员工的庞然大物。
跟郭士纳的闭门交流结束后,任正非深受触动,回国就召开了全体动员大会:我们只学最好的,那就是IBM。
1998年,任正非斥资上千万美元请IBM作为企业顾问,改造企业流程、发展新兴业务、砍掉没有前途的业务。
相比每年30亿的销售额,每年上亿人民币的咨询费可谓是夸张了。
但是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短短二十年,华为的销售额增长到了6000亿人民币。
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向更优秀的高手学习,就是战略勤奋的重要基础。
2,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所谓的战略勤奋,就是抱定长远目标,所有的工作都为这个终极的战略目标而努力,时刻提醒自己:
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一件,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必须放弃。
在战略上勤奋的人一定是焦虑的,因为他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坚持的这件事情是不是正确的,加上战略的行为往往是长期的。
如果长期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那么问题就来了:你到底能坚持多久?
这个时候就要通过上一条,尽可能的确定自己的这条赛道是正确的,然后聚焦,all in。
据说,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三岁的小女儿都能说得出来妈妈的工作:妈妈要加班,妈妈要卖专栏。
聚焦到这种程度,加上罗胖和脱不花超强的能力、勤奋,罗辑思维想不成功也难。
当然他们并不是没走过弯路,有一段时间他们什么都卖,月饼、柳桃、会员,卖得都不错,但后来毅然决然的全砍了。
他们还原价卖掉了很多投资项目。因为靠非核心能力赚钱,会损害企业的核心能力。
找到你最擅长的那件事情,反复的做到最好,时刻保持定力,你离成功就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