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邪恶的,那我又何必提醒你只是个孩子。 ——《告白》
今天在路上看完了湊佳苗的《告白》,不知道是否叫做“复仇”或“制裁”更为合适。它或许算不得一本完全意义上的推理小说,却有着日本文学共同的特点——字里行间深刻揭露人性的恶劣与伪善。
两名男同学共同制造了一起校园凶杀案,受害者是班导悠子老师的女儿,修哉用自制凶器使小女孩晕倒,而直树则在小女孩醒过来之后仍将其抛入水中溺亡。事件被当做意外处理但悠子老师早已查出真相,于是展开了一场班内秘密制裁和悠子老师复仇的故事。
小说从开始就已经对案件剖析的一览无余,在初读者看来,这似乎多少有些让人失望。事实上,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手法独特的一个表现。从最初共同策划杀害幼童到最后目标直指母亲并得逞,悲剧似乎从开始就已经早已在这两个有着深刻恋母情节的男孩身上伏笔。
小说开头部分两个男孩以几乎够不成动机的理由杀害班导唯一的女儿,给人以青少年性格灵魂扭曲的假象,事实上修哉和直树性格扭曲的真正原因可以归结为其家庭环境,或者更确切的讲是扭曲的母爱。一个过分溺爱与纵容,一个高压暴力与抛弃,是这两种极端的爱将孩子推入了罪恶的泥潭中。
直树深知自己是个普通的近乎平庸的孩子,而他的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孩子无可挑剔,甚至在知道孩子是杀人凶手之后仍旧袒护他,认为他善良才会帮别人掩盖罪行……他被合谋的同伴说成是“失败品”,他也确确实实是一个失败品!但在描写到他以为自己被感染了艾滋病毒,每天醒来看到自己依然活在世上他感动的流泪;为自己的状态给母亲造成的伤害而悲痛不已;为姐姐要迎来新的小生命而感动流泪;甚至吃到从不喜欢吃的甜点都感动不已……这一切让读者看来又是那么的心疼,他的胆小、懦弱、不能直面自我很大原因都是母亲对他的溺爱造成的罢了!
修哉与他的情况完全相反,生母一方面将生活、事业一切的不顺都归咎于他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将全部的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最后留下扭曲又矛盾的母爱独自离开,而修哉一直想要的,不过就是生母的认可与赞美。“我们牵着手走上回家的路。灵活地使用螺丝起子的手。制作好吃汉堡的手。用力扇我耳光的手。”这段关于修哉和母亲的细节描写更是让人心痛不已。
如果单纯从家庭环境角度来看的话,修哉与《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境况相似又甚于后者。莉迪亚的死更多源自家庭给予她过高期望所带来的不能承受的压力,同时夹杂种族、性别等各种复杂因素;而修哉扭曲的性格心理特征完全来自对生母复杂的感情罢!
从结局来看,悠子老师是最大的赢家吗?她成功制裁了两个杀害自己女儿的学生、使他们矛头刺向自己的母亲,输的一败涂地?并不是!谈到她感染艾滋病终其短暂一生宁愿做一名劝世贤师也没有勇气给予女儿父爱的丈夫、她遇害的女儿,这也是一个母亲的失败。
湊佳苗的《告白》在几年前上市时好评如潮,我想,大概是由于这部作品带给人的反省与思考吧。
另外推荐两部作品《一朵桔梗花》《向日葵不开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