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量,个体是不守恒的!

说起思想能量守恒,其实有些困惑,难以界定这种能量的边界,有点无从下手。我先抛出我的结论:思维能量,个体是不守恒的!然后我再分步证明。

第一步,先了解思想的定义。

什么是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人的意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文字,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就拿阅读红楼梦这本书来讲,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和自身阅历的沉淀,得到的体会是迥异的。我再分别从看书过程中知、情、意三个外在表现形式来阐述。

1、知,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来了解书中的世界,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深浅,将直接决定书所呈现世界的丰富和复杂程度。

2、情,我们了解书中的世界时的感受,或喜,或悲,或惆怅,等等,以及自身情绪上的一种共鸣。

3、意,书中人物所具有的品质和性格,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品质和性格,然后表现在种种的行为习惯上。

然后内在形式,就体现在我们大脑在接收这些外在刺激时所表现的状态,或思维敏捷跳跃通畅,或思维阻塞停滞断片,等等。

第二步,再深入到思想能量。

根据之前对于思想的理解,外部的表现形式为:文字,情绪,行为。而这些形式,会进一步相互影响,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思想能量,暂且粗浅理解为,这些外部表现形式对其他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力,然后进一步对内再影响我们的大脑和行为。而这些影响力也跟宇宙能量一样可正可负。

正向影响力,内在表现为大脑更活跃,思维更清晰,外在表现为行动效率更高,有更多正向的外在产出,积极的语言,情绪,行为,产生良性循环。

而负向影响力,内在表现为思维迟钝,思考比较浅层,身体在内耗,感觉没做什么事都会很累。外在表现为更消极的语言,情绪,行为,产生恶性循环。

第三步,那如何形成思想能量守恒?

我感觉有点像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越来越小。转而再看思维能量,作为个体的人,在思维层面上面的差距会随着正向循环和负向循环的加深而呈现两级分化。因此,就个体而言,是很难形成能量守恒的,有也只是暂时的、混沌的而已。但从总体来讲,大致是可以形成思维能量守恒的。

比如,根据大爆炸假说,宇宙还在慢慢扩散,温度在慢慢降低。也许宇宙的物质正以我们不知道的形式,变成我们无法感知到的物质。也许,总体上我们所感知到的正物质和我们无法感知到的负物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正负抵消的。

再比如,贫富差距上,从数值上也许1%最富的与剩下的99%的财富数值是大小相等的,也许拥有正向思想能量的人和拥有负向思想能量的人数值上正好抵消的,剩下的就是思想能量差不多能自身形成平衡的。

因此,我自身的结论是:个体的思维能量是不守恒的!同时不要被自身的大脑极限和身体极限所限制,我们的思想,思维是无远弗界的,挑战自己,优化自身,追求更多,更大的可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之方向 ——从普世价值走向同一价值 第九章信息本体论的重建 信息是什么?数学家香农给出的定义是:“信息是...
    李沐之的简书阅读 5,419评论 2 11
  • 我在走我的路,到了这一步,不能回头。一切都不曾拥有,也就不害怕失去。放手一博吧,看看自己会发展的怎么样。不用害怕,...
    July柒柒_阅读 1,053评论 0 0
  • 夕阳填满墨绿色山岗橘黄色沿海岸线发胀海鸥缓缓远行行人渐空 呼啸而过的时光在此刻缄默而从容 夕阳洒过你的温柔的侧脸我...
    劳心者阅读 3,7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