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则传言,不知道是真是假,权且拿来做例子一用。
说香港女明星刘嘉玲有洁癖,很严重那种,严重到什么地步?刘嘉玲与女明星舒淇关系要好。一次,舒淇去她家做客,借用了她的卫生间。舒淇走后,她终是不堪忍受,竟然叫人来把卫生间里的马桶和墙砸掉,全部换上新的。不知传言真假,但是,如若舒淇知道这件事该作何想。
大家都认为,洁癖者是爱干净,以至于太过了,就成癖、成病。其实不然,他们不是爱干净,而是怕脏,或者说是因为怕脏,才强迫自己爱干净。在洁癖者的心中,爱的成分不多,怕的成分占主导。他们一看见或碰到脏东西,就惊慌失措,恐惧不安,歇斯底里地逃避。而且他们所谓的脏也不是真正的脏,更多是主观臆想,正因如此,洁癖者的行为才会那么奇葩、荒诞、疯狂。
我有一个同事,据说她家里最费的是毛巾,她买毛巾都是十条起步,为什么呢?因为她总是觉得家里哪里都是灰,因此,她一有时间手里就拿块毛巾擦呀擦,而且,擦完后,会特别用劲拧干洗毛巾的水,她说那样毛巾才干净,结果,毛巾总是被她拧破。
洁癖者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夸张、荒诞,但就是忍不住。就像我的同事,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夸张,她给我们讲的时候也会苦恼自己“怎么就会那样?”也就像有些人明明知道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仍然控制不住会怕坐飞机一样。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不接触到脏东西,真实的世界中有洁有脏。弗洛伊德说,人类于屎尿中诞生,无论如何将其美化,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屎尿是脏的,新生婴儿是干净的,这就是世界真实的模样。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承受痛苦的能力,同时也具有忍受脏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痛苦能带来教益,荷花出自污泥。但由于洁癖者内心僵化,采取的是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他们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中,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中。当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格格不入时,他们或者一根筋地认为,事情“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从而气急败坏;或者选择回避、逃跑。
改变发生在口罩事件时期。同事家小区被隔离,而她家的毛巾存货用完,物流冻结。同事和儿子在家两个月,她把被隔离在单位的老公的毛巾淘汰下来做抹布,一周后毛巾破了,开始掉毛,她又把自己的干发帽拿来做抹布,很快也破了。被隔离心情本来就不好,这下,空闲时间没事可干她有火没地方发。赶上儿子着凉发烧,她紧张儿子的病会不会是疫,两天过去后发现是虚惊一场,等回过神,家里柜子也两天没擦。她皱着眉,颤着手往桌上一抹,嘿,竟然没什么灰。她像是发现了新大陆,高兴之余在微信里给我们大家说这件事,满满的成就感,“我家以后省毛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