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题:
1 张凯峰
我站在二层,从巨大的玻璃幕墙往外看,是无声的东直门桥,以及川流不息的二环路,恍惚间我看到了一只偌大的水族箱,五颜六色的车鱼在循着自己的方向无声移动。
每天早上八点来钟,来福士地下一层,肯德基柜台前,错错落落杵着二三十号人,都是提前手机点餐,然后等着被叫号的,本来号称的五分钟取餐,因为人工慢,都被延长至少十几二十分钟,一个一个探着脖颈,翘首以待,像要被投喂的鸡,焦躁难安。
“恍惚间我看到了一只偌大的水族箱,五颜六色的车鱼在循着自己的方向无声移动。”这个比喻很棒~水族箱大家都很熟悉,画面感很强。比喻新奇,有空间上颠倒产生的开阖感。现实中玻璃外的世界更大更广阔,句子里迅速被缩小到一个箱子里。细想却很贴合~ 阿米殿下《喝掉这罐书》中有一个比喻印象深刻,把一个静止状态下的热带风景比喻成开了一个风景罐头,这句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一个探着脖颈,翘首以待,像要被投喂的鸡,焦躁难安”情态贴合,很棒。
2 heather
仿写:点缀着闪亮繁星的深蓝色夜里,有一辆白色面包车开在连绵崎岖的山路上,车前的近光灯打出的二道强烈光线,像甲壳虫那强大的触须,小心翼翼地往前探路。
虽然是仿写句子,但是我吃饭的时候想,走路的时候想,做事的时候还是在想,我把住的小区,实习的单位仔细地过了一遍,树叶,夕阳,孩子所有美的元素,把自己的回忆也翻了一遍,完成作业!
原来寻找细节的过程,就像是细嚼慢咽品味美食,那些平时平常的场景会产生出新颖的美感,时间会凝固,会延伸,这种感觉对我这个理科生是很奇妙的!
比喻新奇,“车前的近光灯打出的二道强烈光线,像甲壳虫那强大的触须,小心翼翼地往前探路”很有画面感,能想象到镜头拉远,黑夜里白色小车射出的“触角”探索的样子,也很形象。
“时间会凝固,会延伸”这个感觉描写很精准,我在搜索细节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美妙的感觉。我偶尔还会定格脑中的画面,镜头拉近拉远得这么玩儿,自己跟自己玩儿的不亦乐乎。写作是件开心的事儿。
3 moment
夜在月光下泛着象牙白的朦胧,远处的近处的一切恰恰好呈现出梦一般的色彩,从墨蓝到灰蓝到浅紫,从浓到淡一层层向着天际渐变着。不远处的城堡和一丛丛伸展的大树画出墨色的轮廓,更远处的屋子透出澄黄色的光,那黄色就像是熊罐子里的透亮的蜜糖。天气冷极了,万物静默,仿佛是等待北欧的神话的开始。
描写的意境很棒~配色也是舒服的,有画面感。比喻“那黄色就像是熊罐子里的透亮的蜜糖。”我想到的是小熊维尼的动画片,维尼的罐子里蜂蜜就是金色的,不知道你是不是照着这个描绘的。我能想象出画面,是因为我看过相关的作品,能产生联想。要注意喻体选择应是大家熟悉的,可以新奇,但不要陌生~ “天气冷极了,万物静默,仿佛是等待北欧的神话的开始。”特别赞~眼前有画面
有料题:
似水流年
舒老师讲的“有料”对我非常有启发。我觉得“料”是文章的灵魂(不知是否有失偏颇)。“名著的伟大,在于他拥有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米”并不缺乏,就是苦于做不了“巧妇”。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我写诗歌还有灵感,基本能一气呵成。但遇到写带有情节的文章,我每次总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即使写完,也没有更多的具体描写,而是大白话式的叙述。文章的内容没有波澜,太多的铺陈后面没有了下文,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写作如果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孜孜以求地跟着舒老师汲取写作之法,不断练笔,才能实现蜕变。“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这条求学路、耕耘路,别无他途。”
局限于视阈,自己身上的“有料”部分还需要不断打磨。
说说我的母亲,她十一岁的时候发过一次高烧,患上了癫痫,从此成绩优异,心灵手巧的母亲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她只得辍学在家。每次抽搐的时候,身子如排山到海,眼珠子翻白,黑珠子都被收藏起来,口吐白沫,外婆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在她嘴里塞块毛巾,如果毛巾不在跟前,会塞上其它东西,不管是抹布,还是手套,甚至是袜子。只要母亲的舌头不被牙齿咬伤,就已万幸。19岁那年。她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略有才气,但不是好劳力的父亲。父亲曾是老师,后因为家境贫寒,弃教从农。年龄差距、文化差距,这样的婚姻怎么不会有裂缝?父亲是个特别节俭的人,这源于家里很穷,是勒紧了腰带过日子。我们喝米汤时,如果碗里剩一粒米,都要被父亲训斥一番。早上吃撒,他总是把锅刮得干干净净,不仔细看锅底,真是像洗了一遍似的。
父亲的节俭已到了令我恐惧的地步。记的是数伏天,母亲把发了霉的米汤倒掉。这米汤已放了两天,父亲本身胃口不好,母亲害怕我们吃上拉肚子。父亲扯着大嗓门咆哮,“怕孩子们吃坏拉肚子,不能给我留着喝。”“你的胃本身不好,吃上吐血我不是遭殃了吗?节俭极致的父亲哪能顾得上母亲的善意言辞,更不能体谅母亲对他的丝毫关爱,拿起灶火旁的一只大碗来,摔了个粉身碎骨,他这一摔也摔掉了他的节俭,这一只碗能换多少粒米?他也摔碎了母亲疼爱她的心。
母亲泪眼婆娑,急忙蹲下身子呆呆地看着那些被摔成七零八乱的碎瓷片,无奈地将碎瓷片往荆条编制的筐子里扔去,随之关上门,一个人在抽泣。整个屋子死一般静寂,空气想被抽空了的感觉。只有父亲手里叼着的半根烟头冒着眼圈。父亲宣泄情绪的手段太拙劣了,或许岁月的沧桑在他心里正剥蚀着他对一只碗的珍惜。烟头的数量在升级,一根,两根……无数的烟头无尽的沉默,还有无声的哭泣。
这次父亲没有喊“滚走”,是母亲自己“滚走”的。也许,是父亲自己在忏悔吧,他是否真的是在节俭过日子,母亲不再送上唠叨,不再喊“活着是你家的人,死是你家的鬼。”她在与父亲的种种较量中知道,她的一生要与这个男人捆绑在一起。她逃不脱,也无法逃脱。
很棒,我们经历的所有与众不同,都可以成为今后文章中加的“料”,传递特殊的经验和感受。 母亲癫痫的情状和家人的反应、父亲的节俭等很多独特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文字描写细腻,语感也很好。 “每次抽搐的时候,身子如排山到海,眼珠子翻白,黑珠子都被收藏起来,口吐白沫,外婆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在她嘴里塞块毛巾,如果毛巾不在跟前,会塞上其它东西,不管是抹布,还是手套,甚至是袜子。”印象深刻,换面很鲜活,好像就在眼前,这类细节不接触癫痫患者根本无从知道。
慈云
“有料“的例子我想到的是我整牙的经历。二十几,三十几的女人去整牙,为了外表的远远多过于牙齿健康的。我也是被网上的帖子勾动了心思,带上了钢丝牙套。刚开始戴牙套的十几天内,我的感觉不能用不适来形容,是痛苦。感觉从鼻子一下开始的面部肌肉和骨骼都是酸痛的,张嘴说话都费劲。牙龈像是被无数的蚂蚁撕咬,又像是针头慢慢的往牙龈注水。牙齿什么都咬不动,连熬得软软绵绵的稀饭也不行。我只能喝酸奶,吃冰淇淋。
特别棒的细节~“又像是针头慢慢的往牙龈注水”我也带过牙套做过牙齿矫正,这种感觉描写的很贴切,让没带过牙套的朋友感到新奇,让带过牙套的朋友产生共鸣。
问题:
仿写题:
慈云
仿写句子:
每当国外娱乐圈有什么别出心裁的综艺节目,中国电视台制作人就迅速用翻译软件复制黏贴一番,虽说细节没法照搬,大意也能八九不离十还原。
她们的友谊就像是一个在橱窗里陈列的蛋糕,外面覆盖着精美的奶油裱花和鲜艳的水果,让人垂涎欲滴,其实已经风干僵硬,早就过了最佳赏味期限。
意思上,第一句没问题。第二句改成“陈列已久”的蛋糕意思更准确,很多蛋糕店橱柜里的蛋糕也比较新鲜。
比喻句单看都没问题,但对比起来,没模仿到核心。张爱玲的比喻句中含了很多情绪的暗示,而且妥帖、精准、新奇。拿第二句为例,如果不解释,很难让友谊和蛋糕产生直接的关联,有点钱钟书比喻的味道,不像张爱玲。比较隔~即使是比喻也还偏概念,不太能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
应林蓉:
1,舒明月老师的书,如一盏明,让我在烂泥滩的迷雾中找到了方向。
2,她一副邋遢的样子:头发乱糟糟的,足以和猪圈相媲;衣服上沾满了头发和灰尘,起球的羊毛衫凹凸不平,有山崖,有峡谷;裤管一个洞,一个洞,好像老鼠啃过似的,裤脚已成了一根根破布条,当微风拂过,它们便跳舞狂欢。
3,妈妈一看到我没考一百分,就皱着眉头,眉毛都紧紧地粘在一块,鼻子歪歪地,从金华歪到了好莱坞,下嘴唇紧紧地覆盖住上嘴唇,就好像用了502胶水,牙齿发出“咯咯”的响声,眼睛里闪烁着锐烈的x光,穿透了大气层,即使外星人见了,也不觉心身一凛,倒抽了一口凉气。
第一句相对没那么出彩,类似的比喻见得也比较多。
第二句最好,很多细节,比较好的是“起球的羊毛衫凹凸不平,有山崖,有峡谷;”这句好像把镜头拉近了,很有意趣。“裤脚已成了一根根破布条,当微风拂过,它们便跳舞狂欢。”这一句,充满动态~这两小句画面感很强。但是“好像老鼠啃过似的”是败笔,老鼠啃过的什么样子?很多人是没画面感的,同理为什么不能是狗?是猫?说不定狗啃过的大家见得更多呢?比喻的喻体尽量要大家熟悉的,不然没办法形成画面感,会隔~
第三句,太夸张了,不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