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
又称为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舒适区的负面作用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其行为表现为:懒惰、松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对现状充满着一定的满意度,既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也不会主动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为,无非是为了保持舒适的感觉而已。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感到非常惬意舒服,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没有危机感,甚至产生自我麻痹感。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温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入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今天我们谈谈英文原版书的阅读舒适区,其实讲英文原版书,时下已经有很多的实践,有作为启蒙阶段的亲子阅读,有作为语言学习的高效手段,有作为国外留学必备技能等等,总之英文原版书阅读已经在广泛而普遍地运用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但其实在各阶段,都会出现各种怪模怪样的问题,在这里我认为都可以用一个观念来表达,那就是舒适区现像。
启蒙阶段
差不多自2011年开始,国内开始一股语言学习要从原版绘本阅读开始的舆论潮流,特别是启蒙阶段,表现为最明显的就是亲子阅读,(当时还没有广泛应用到更高级别的语言学习中,至少社会主流还没太多言论),为什么当时看起来非常好的英语启蒙方式,不但国内有较多名人在推广这种学说,而且也有很多人在实践,但到最后用这种方式成功训练出来的牛娃还是少见。从我接触的上千名家长的反馈来看,基本上就是三大问题:
第一,家长英语不好,读不了;
第二,孩子听不懂英文,不爱听;
第三,孩子只听中问故事。
每每与家长沟通到这类理由时,也只能表示理解,但我肯定是不接受,因为很多家长仅仅是担心自己发音不好,误导孩子,并不是真的不能读给孩子听,或者稍加预习与准备再读给孩子听是完全没问题的。而孩子刚开始接触英文时,由于母语的干扰,产生一定的排斥是正常的,肯定需要做父母的找找方法,慢慢地去改善这种状况。这一切一般父母应该都是能做到的,但是有多少在做呢?或尝试着去做了呢?我没时间,我没精力,由此又产生了一些新借口。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舒适区在作怪,因为这一切都需要父母要付出不小的精力与时间,所以要做出改变,担心会很难,想想就头痛,算了,还不如送到英语辅导机构去算了。
自主阅读初期
有很多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开始进入91reading的阅读系统时,系统已经给出了很符合他们语言能力的绘本书,但是由于已经习惯了别人讲给他听,或者有些许互动的阅读课程,而不愿意去自主阅读,即使是以前老师或家长给他讲过的书,他也不愿意自己读,总是会找到看似很合理的解释:“我读不懂,我不会”等等,这都是舒适区负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典型的遇困难就让,就愿意舒适区的这种感觉,不愿意往前多走一步。即使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开设了原版书阅读课程,很多学生立即表示出抗拒,为什么,就是因为内容一下变多了,生词变多了,哪有传统英语课程,一学期才学两三百个词汇来得轻松。
自主阅读提高阶段
刚进入91reading的时候,系统都会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出略低于现在水平的图书,很多学生,在读了几个月之后,就开始出现明显的瓶颈,也不愿意再读下去了,主要原因就是原来低难度的,都已经读完了,再往下读就是,生词较多,文字量较大的图书了。而此时,很多家长或者老师有时根本不明白学生的这种避难情绪,总是会认为确实书已经很难了,读不下去了,系统是不是出问题了,要不要重新注册新账号从低一些的再多读一些书等等,各种借口与要求全来了。甚至还有的家长在问,为什么孩子都看了那么多书,我没觉得他有什么长进。
以上三种情况,是91reading体系中反应最常见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比如说没时间呀,电脑伤眼睛呀,等等其它客观理由,我统统归结为一句话:你或你的孩子在舒适区待得太久了。
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后者。可是,真的,不逼自己跳出舒适区,你看再多的书,也难有长进。
没有难度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向钢琴家学习琴技,钢琴家第一天就给了他一份难度极高的琴谱,一周后他才能勉强弹奏完整的曲子。本以为钢琴家只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钢琴家之后给出的琴谱一首比一首难,越来越超出了年轻人掌握的技巧。
直到有一天,年轻人忍不住向钢琴家提出疑问,钢琴家什么也没说,只是示意年轻人弹奏第一天的曲谱,年轻人惊讶的发现,曾经对他来说生涩的琴谱已经在他指尖化为了优雅流畅的旋律。
尽自己所能,攻克一本有难度的书,再回头看以前的
书,也会有这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只读“分级读物与教科书”,根本不是阅读
除了在阅读深度层面的不思进取,还有一种舒适区是阅读广度层面的——就是只读教科书或分级读物,这些书严格意义上,对学生心智成长所提供的浓缩维生素(这个问题可以看91reading以前的文章《阅读是教育的灵魂》);
阅读数量的舒适区,是最致命的
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对自己要有量的要求。不要拿质量比数量重要当挡箭牌,放任自己。你确实是在看好书,你确实拥有很多书,可是高兴看一会儿,不高兴就停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到底有多少知识增量和思想增量呢?你只是看起来在认真阅读罢了。
试着逼自己一把,逼孩子一把,不逼一把,你永远不知道孩子们可以读得多快多好。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