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来北京多年,起初未曾吃过卤煮火烧。卤煮火烧,是老北京人的心头好,但对我不容易接受。
走进街边一家小餐馆,屋里客满,人声鼎沸,食客们吃得热火朝天。柜台前摆着一口大锅,大锅上白雾氤氲,一股花椒大料的浓重气味散发开来,且看大锅里摆放着:猪肥肠、猪肺、猪肉、炸豆腐、火烧......
南方的生活环境中,没有习惯花椒大料的气味,也很少吃猪的内脏。性子急躁,扭头就走出餐馆,也没有勇气尝试了。
但是,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耐性慢慢增强,再到卤煮的餐馆,就可以静静地向四周看看,想着就这气味,这食材,居然这么多人吃?想必这食物一定是美味吧,不尝尝怎会知道呢?来北京不吃传统小吃,怎么体验北京的风味呢?于是,坐下来,慢慢品尝。
卤煮火烧 ,卤煮就是用花椒、大料、桂皮、丁香、八角加上盐或者酱油煮出的水,叫卤水,那么,卤煮就是用这水煮。煮什么?煮的食材就是前面讲的猪大肠、猪肺、猪肉加上炸豆腐,最后加上火烧,火烧是烧饼,是用火烤熟的,也放入卤水中煮。
卤煮火烧的味道怎样?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加上炸豆腐块、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火烧煮透的口感不黏,肉烂而不糟,味道醇厚,醇香。
【02】卤煮火烧的来历
相传在1780年,乾隆皇帝南巡,在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居住,陈家厨师的精湛手艺让乾隆很是喜爱,于是这个厨子就跟随乾隆进了皇宫当了御厨。这位大厨有一道拿手菜是一道荤菜,主要是用五花肉、桂皮等一些药料烘制而成的肉汤,因厨子是苏州人,所以这道菜的汤又叫“苏造汤”,而肉被称为“苏造肉”。要说这“苏造肉”有多好吃?
古籍《燕都小食品杂咏》曾这样评价:“苏造肥鲜饱志馋,一脔膏油已满删。”后来这道名菜慢慢由宫中传到民间,但民间的食材没有宫里那么奢华,于是这道菜的“主角”换成了相对便宜的猪头肉,而肉汤加入了猪下水的成分,慢慢演化,而成为现在我们所吃的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民间小吃,之所以久盛不衰,而且南方人也在北京经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价格上来讲,附和百姓的消费能力,既是菜,又是饭,汤汤水水,卤味重重,热热乎乎一大碗,美不胜收。
在《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是这样赞誉“苏造肉”的:“苏造肥鲜饱志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在注释中说:“苏造肉者,以长条肥肉,酱汁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之。”据说,苏造肉的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家里自然没有那许多的名贵作料和上好的肉品,简而化之再加入火烧,就成了民间的风味。
【03】
从多种信息上,我们发现卤煮火烧来自于苏造肉。但是现在卤煮火烧的名声超过了苏造肉。不明白的是,苏造肉到底是怎样的肉呢?以它为原型而发展来的卤煮火烧已经深受大众欢迎了,那么,如果把苏造肉做出来,让大家分享,不是更受欢迎吗?可是,并没有听说吃苏造肉的传统小吃。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餐馆吃饭时,很少听到苏造肉的信息,只有谈论卤煮火烧时,才得到信息说,卤煮火烧来自苏造肉,却无人能解释清楚苏造肉到底是什么。
现在,如果你到北京的大街上或餐馆里,提起卤煮火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提到苏造肉,几乎无人知晓。如果卤煮火烧确实改良于苏造肉,而且改得有了名气,且流传吃了上百年,说明卤煮火烧得改良很成功,或许,这恰好证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