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沮丧事?
过去一年,读了很多书,也上了很多课,每天都披星戴月地走在学习的道路上,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是“挥一挥手,啥都不带走”地把一切都还给了老师和书本。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学习,但收获却让人沮丧呢?怎么才能让学习更有效呢?
以下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共勉:
第一:有没有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任何没有清晰目标的学习,都无异于跟自己耍流氓,搭上时间精力,收效甚微。
同样读一本书,毫无目的走马观花,跟读完输出10篇打卡文,效果截然不同。后者有明确的目的,读的时候就会有针对地进行深入思考,收获就更多。
为学习确定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比如每天读多少页书,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多少字的输出;不要确定一年读50本书这样的笼统目标,没用。
第二: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做事要讲究方法,学习也不例外。
怎样学习效果最好?研究证明,“织网式”的学习更有效。
织网式学习,就是将新学的东西与过去的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碎的点。织网式学习,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对于想学而又完全陌生的领域,从这个领域最基础的知识开始织网,容易上手,也是将来织大网的根基。
另外,还要提问多考核自己,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吗?怎么用?能用在哪?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重新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对增强学习效果很有用。
学习方法千千万,关键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
第三:是不是忽略了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情绪活动;情绪体验,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我想起高三上数学课,我越怕把题目做错,结果就怕啥来啥,把老师气个半死。后来我不怕了,很“自负”地暗示自己能搞定,结果听课更专注,做题也顺利多了。
用正向情绪鼓舞自己,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之前,要先学会如何学习。要把学习看成一个项目来管理,制定清晰可衡量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动积极情绪。
还有一点,就是要刻苦努力,坚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