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借着公考之路第一次踏上这个充满历史气息和现代化的城市。从小几乎没有去过大城市的我,对这个印象只停留在电视中的城市充满了好奇,恨不得一日之间将它转完。
记得当时来北京的前几天,已全然忘记自己来北京是要考试的,百度上搜攻略,查路线,仿佛自己已经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走进那金碧辉煌的故宫,登上了雄伟的长城,享受这座城市的美好。
到达北京南站的那一刻,我真正的踏进了这个城市,然而,站在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看着无数人提着大包小包从身边走过,好像一下子一种莫名的感觉冲淡了我的兴奋。还好当时沾了同学的光,有人来接我们,不然我连地铁都不会坐(后来有一次真的坐反了)。
透过车窗,我第一次见到了北京的样子,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路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从高处看路上车辆尾灯的画面,那景象对当时的我来说,真有一种电视中的场景。而渐渐的,当静静地看着窗外,我竟然感到了一丝压抑,透不过气(当时隔着窗,灰蒙蒙的)。
去的第一站不是天安门故宫,也不是长城,而是南锣鼓巷。当天晚上放下行李,我和同学便商量着出去找点吃的,逛一下,全然忘记明天还要面试。说从来没有坐过地铁,要不坐一下地铁,看到想去哪就在哪下。在地铁站买票时,竟然还要说终点站,有些许茫然的看着路线图,看到有南锣鼓巷,便说到那的(攻略不是白做的,当时不知道可以换乘,以为要出站后重新买票,所以只买了一条线上的)。当时的南锣鼓巷还没有装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热闹,有点像济南的芙蓉街。道路有点窄,但人巨多,还有不少外国的小哥哥小姐姐,看得我眼花缭乱呦,不要误会,是看店里的东西。
面试过后,有两天时间等成绩,回去也是学校宅着,那必然是不能浪费我辛辛苦苦做的攻略。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第一天先找了个团,跟着去长城,车上导游介绍经过的各个景点,建行总部,恭王府(具体记不清了),听着人口若悬河的介绍,对导游也是生起了一股佩服,这口才也是可以了。当时去的是居庸关长城好像,抬头望去,被那雄伟的景象所震撼,登上长城,站在烽火台,远望四方,特想长啸一声,话说台阶是有点小陡,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时间有点短,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至于剩下的其他的游览就自己想象吧)。
一个人旅游,就是溜腿的。转天以风一般的速度走了故宫,恭王府,颐和园。金碧辉煌的故宫,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它的面貌。雕梁画栋,流光溢彩,有时蹭着别人的导游,听一下它每一处细节的历史,有时停下驻足,看一眼琉璃瓦,看一眼远方白塔,有时看一下屋顶结构,装个文艺人,研究一下这个是单檐还是双层,是悬山还是攒尖。
以前会觉得皇城根底下的人会不会看不起外地人,在颐和园的经历则清楚的告诉我,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在颐和园闲逛时接到学校电话,说是有点事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想着,得,赶紧回去吧。问在遛弯的大爷,哪里离出口最近,大爷一口地道京味,给我耐心的说了一下,还陪着我走了一段,唠了会磕,算是我在北京这两天说话最多的时间段,人有好有坏,你不自己亲身经历,永远停留在别人说的基础上,经历了,感受了,才会有自己的切身感觉(要是别人问我路,估计我顺嘴就是一个不知道)。
回去的路上,还接到顺利通过面试的电话,之后的不久就要开始在北京的生活了。对北京的初印象,有些许向往,期待自己以后的生活,又感到有一丝压抑,一份孤独,不管未来怎样,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