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看到一则我们都经历过的小故事,其实很有意思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在图书馆疯狂的补习,同学A却格外的淡定,白天打游戏,夜晚喝酒泡吧,同学们都以为他成竹在胸,他却用实际行动打了同学们的脸,在众望所归中挂科了,同学A倒是别有一番见解:”我只是没有把心思放在复习上面罢了,只要我下点功夫复习了,我搞不好还能考全班钱几名嘞。”
听到A同学的辩解,我也在默默的想这件事,也许他不是真的懒得复习,他只是在“自我妨碍”
到底什么是“自我妨碍”
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值得警惕的是,自我妨碍都是无意识进行的,我们很难察觉自己在给自己设置障碍。
就像A同学,因为害怕考试成绩不佳,索性干脆放弃复习,还给自己找了个好理由,不是我考不好,只是我没有认真罢了。
那我们为什么会妨碍自己取得成功呢
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于是故意制造一些外部障碍,当失败来临时,我可以顺理成章的归结到外部因素,如果不小心成功了,那就是自己英明神武的结果。
当自我形象和行为举止相联系时,“努力争取却失败了”和“因为其他外部原因而失败”更加容易让人泄气。
如果我在重重困难之下失败了,换一个人来做一样的事情,也不一定做的会比我更好,仍然可以维持对自己的能力信任,相对的如果我全力争取做好这件事,但是却失败了,无疑会对我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自我妨碍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两方面的动机考虑。一个是自我保护:将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会威胁到自我形象,而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对失败做外部归因,可以保护自尊,让我们感觉好受些。另一个动机是印象管理:我们希望保存颜面,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不希望别人将我们的失败归结为能力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我妨碍也是一种操纵给他人留下的印象的策略。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在考试前故作不经意地提及:
“我昨天看了一宿的美剧,现在好晕啊。”
“最近身体/心情特别不好,太影响状态了。”
“哎呦我什么都没复习,一点书都没看,这次肯定完蛋了。”
如此,就算考不好,理由已经有了(我都说我没复习嘛!),万一考好了,自我概念得到提升(我不复习都这么厉害!)。
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1、时时刻刻注意反思自己的行为,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有什么作用?哪些事需要做?哪些事不需要做?需要怎么改进?察觉到有自我妨碍的行动立马停止!(可以设置一个Excel表格,每天晚上花10分钟整理,会对人生造成巨大的改变)
2、改变自己对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我要每次考试都要考第一,我要做销冠,这个项目我要盈利1个亿!这些过高的要求会让我们身心俱疲,我们不是一定要“必须”,而是要“不能不尽全力”
我们都希望事情按照我们自己的希望发展,哪怕是犯错,也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们是如此的害怕失控,以至于需要故意犯错来找回掌控感。
过渡的保护自尊和维持公众形象都会让我们的前行的道路充满崎岖。
是时候适当的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