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学校教了孩子十几年数学、语文、英语...
却从没教过他们如何不被钱困住一生。"
我最近把富爸爸发现你的孩子的基因,这本书看完了。
让我深刻的几点,分享给你们
第一,其实我们学校教的是学术教育,就是教你如何去应对考试,其中只有30%的学生是可以有这个天赋的,但是对于70%学生来说,就是残酷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天赋,只是表现的不同而已,有的是擅长美术、唱歌、画画、踢足球。但是每天要他们关在课室,天天去背书,天天去做试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所以家长就要发现孩子的天赋,看看孩子热爱什么,坚持叫他去做这件事。好的家庭教育是比学校教育是更重要的。
第二,做父母的,一定要教会孩子,学校不教的事情,财商教育是很重的,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之后不被钱所困的话。从小就教他玩现金流游戏。现实中,钱真的很重要,没有钱真的寸步难行,钱可以决定我们生命质量。在发达的国家,很多70-80岁还去打工,本质就是没有足够的钱,去支撑他们的晚年生活,很多老人,生病不舒服,也不敢去医院看病,是因为医疗费,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贵。
书本有个例子,说的很好,作者罗伯特的朋友,有个15-16岁的孩子,孩子跟爸爸说,我想去学高尔夫球,需要买一个高尔夫的球杆。爸爸给孩子的零花钱比较少,爸爸是学过财商教育的。然后爸爸就教自己的孩子财商,孩子在暑假的时候,帮邻居做两个月送牛奶、除草,打杂的活,终于有500美元了,可以够孩子买一个高尔夫的球杆。但是爸爸把孩子的钱全部放起来了。孩子觉得很奇怪,问他爸爸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钱应该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而工作。后来孩子花了钱卖糖果出售机放在高尔夫球场的休息室,每个月都会为孩子产出现金流,可以支付孩子的打高尔夫球的费用了。
我觉得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影响很大。
第三,把你每个月收入,分为三部分,之后你再去拿去生活的开销。10%用来储蓄,10%用来投资,10%用来做慈善。因为的穷人的习惯,打工的收入全部拿来消费,然后没钱之后继续去打工,那你这样,永远变不了有钱人。
所以要学会储蓄和投资,那为什么10%用来做慈善,作者说,上帝不需要付出,但是你需要去付出。这很像佛教的智慧哲学,佛教教我们先要付出,我们才会得到。而不是说,因为我很穷,所以别人要来施舍我。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好学生’,而是唤醒每个孩子独特的天赋。”
读完富爸爸这18本书,我最大的感悟是:
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学区房,不是名校,而是父母对教育的认知。
别让学校成为孩子天赋的“天花板”——发现他的热爱,比逼他考高分更重要;
财商是生存的氧气——从小教孩子“钱生钱”,未来他才不会沦为金钱的奴隶;
分配收入=设计人生——先储蓄投资,再消费,财富自然向你靠拢。
“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存款和房产,而是让他拥有——选择人生的能力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