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每日目标如何量化,今天要学多少,看多少,输出多少,很难量化。概念很模糊,没有建立熟悉感,我们很难克服心理障碍去执行,也就是缺少执行力,拖延症。那么我们就要需量化目标,让人一看就清楚,用时间这个数量单位来衡量就可以了。时间本来是不存在的,人们为了记事和量化一些很难形容的程度的事件才发明了时间这个概念,比如说我做了什么事用了多少时间,我告诉你我的驾驶时间超过10000小时,那你一听就明白了,我大概率是个老司机。
我们要运用这个原理来设计我们的日常事务,无痛助力成长。就是告诉自己今天看书只看两小时,看多少页,看出什么思考或收获都不管。这样一来,你就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了,做事更加投入不会三心二意,不然总是一会纠结能不能完成任务,一会看一下微信。你的心态转为时间,就简单了,我今天就看两小时,看完就停止。那么我就无所顾虑,心无旁骛了,反正就两小时,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而且早点利用好这两小时,自己才能解脱出来干别的事情。等于是破釜沉舟,不看不行,那就好好看,投入看。就好比哲人说过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不在追求成长,只是修炼性情。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用时间来量化我们的每日计划完成的事项有什么好处?ta是你学习成长的根本利器。解决你学习成长的最大痛点。首先,学习成长的过程是逆人性的,痛苦是必经之路,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为什么不能持续学习成长的原因,如果学习成长很舒服会上瘾,那不就人人都上清华北大了吗?痛苦是根本原因。比如你生病需要开刀动手术,但是没有麻药会承受巨大痛苦,那有人即使知道手术能救命,也可能吓破胆放弃手术的机会,选择自生自灭。除非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刺激才能让他做出面对痛苦的选择。人生想要变好,除了主动选择痛苦,还可以科学地减少痛苦。
为什么优秀的人只有小部分?为什么大部分的人无法持续学习成长?因为大部分的人吃不了学习成长的苦,即使能吃一阵子,也吃不了一辈子。
苦不是喝中药的苦,是身心的煎熬,身体的苦不算什么,心里的苦更为煎熬。你的自由受到束缚,心灵无法畅飞。你无法忍受在大好的时光里埋头看书学习。你的时间只有一份,用来读书就不能娱乐。这种情况下,你的身心灵都如同笼中的小鸟,所以你分外痛苦。
其实学习并不只局限于看书,旅游游学,见人见事都是学习成长的形式,只不过中国的特殊国情,造成了国人孩子对学习的误解,国外的教育重视发掘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在小学、中学阶段基本没有很大的学业负担,甚至外国的大学生数学水平都很差。但这照样不影响外国人的科技水平和人文素质比我国差多少。只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人口基数过大,所以只能赶鸭子上架,全民扫盲,国家补贴义务教育,这种教育肯定是无法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但是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没有这种应试教育,山里的学生根本无法走出大山。以上为题外话,只是为了说明学习本身并不是痛苦的,也说明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情你很难有所发展,甚至无法持续。
那么对于普通人,对于日常计划的事项无法实现的普通人而言,这篇文章有什么价值?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拖延症,缺少执行力,光想不做?
拖延症,缺少执行力本质上就是源自内心的恐惧、害怕,对事物没有熟悉感,担心自己能不能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对未知的东西,人类的基因内有着天然的恐惧。
所以把目标简化、量化是我们的消除恐惧的方法。
把时间标准设为每日成长的完成标准则是最好的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