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这个题目,我自己都笑了,怎么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哪看见过类似的标题,但老老实实写个煲仔饭吧,又好像喝了一杯白开水,温吞吞的。
以前我们的生活条件,物质缺乏,好像出去吃顿饭,下个馆子啊,进个酒店都是挺奢侈的事儿,那都不是老百姓的生活。
但是发展到今天,物质极大丰富,吃的地儿眼花缭乱,都成选择困难症了。你就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什么样的饭都能送到你眼前,服务到这种程度了。
五星级酒店也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了,都在老百姓的选择之内了。
但是我倒觉得,当下这个时候我们反而更不敢轻易踏进任何一个地方去吃,为什么?因为对整个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等整个相关配套都持半信半疑的状态。前两天还看到关于俏江南后厨,把客人吃剩的辣椒回收继续给其它客人做菜,又是用拖把抹哪哪了,恶劣的程度,觉得这都是人干的事儿吗?!
有时候大家都这么互相安慰,睁只眼闭只眼算啦,所以说你看我们的生命质量?多可悲?也常听从国外回来的人说,看人家国外那生活,你再看看咱中国人,别说中国人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但是没办法大环境就这样,法制惩治力度根本不够,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力,监管也跟不上,互相也没有制约,导致问题经年得不到彻底解决,你一个人又改变不了,怎么办?
所以每次出去吃完饭我经常后悔,为什么懒惰,不自己做呢?可能悔的原因,一方面是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一方面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着做出来吧。
那天跟朋友唠到我写的公众号,朋友说可以多写写吃,哟,好像不止一个人跟我说写关于吃的事儿。
吃,肯定要以做出来的实物,图片为主,然后写写步骤什么的吧!我以为应该是这样子的。
今天就从煲仔饭开始吧,这煲仔饭也是突发奇想的,因为确实叫每天吃什么的问题折磨不轻。发现煲仔饭特别简单,适合懒人,一个人,去弄着吃;时间短,营养够,口味佳,所以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这是去年第一次做的,吃是可以吃,但是锅底的米,糊的厉害。
我看舌尖上的中国,介绍广东顺德的牛展做的煲仔饭,米饭很有层次感,锅底是一层锅巴,中间的绵软,最上层颗粒饱满,话说他专做煲仔饭10年了。
煲仔饭我这是第二次做,这次我觉得比较成功,因为大米的量,水分,时间掌握的不错。第一次大米和水的比例不对,做出来后,米饭没有层次,砂锅底糊的啊,害的我泡了好几周也没弄干净,米饭上面硬,底下黏糊糊的,口感不好,而这次就没有,锅底比较干净,还有一小点锅巴,下次还可以更好。
米饭和水的比例,如果用电饭煲的量杯,一杯米,一杯半的水,这是一个人的量,
米先在砂锅里泡一个小时左右,我个人觉得泡一天也行(我没试过,但你要是上班什么的可以试试),这样做饭的时候熟的更快,在泡好的米里面放一小勺油一小勺盐。
砂锅底及侧面,用色拉油或花生油,像涂脸一样抹匀呼了,然后就开大火,不要离开了,注意听声音,水开后要赶紧转小火,10分左右就快收水了,开盖看一下,感觉不软不硬的米粒状态,就可以放腊肠了,等一会儿,我都是凭感觉,没掐时间,再放油菜,我喜欢原味,不喜欢往米饭里淋些汤之类的其它味道,本身腊肠油已经很多了而且足够咸,所以就等于油菜闷一下变绿即可,这样就好了。前后也就20分钟左右。最后阶段可以多揭开盖看看情况,灵活处理。
我觉得比如前一天炖的鸡肉,排骨,小炒的肉片等你不想蒸来蒸去的,都可以在砂锅里闷点米饭,菜可以配西兰花,蘑菇,木耳,菜心等这样的随你心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