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什么类型的父母教出什么类型的孩子。
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4种。
1.专制型:
常常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指挥和严厉管教孩子,要孩子顺从自己,接受自已给孩子的一切,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不向孩子给出任何解释。
这类家长通常匮乏安全感,依赖他人存在,借助他人使自己完整,从而实现自我,害怕被孩子抛弃和控制,所以他把专制这种最原始的自我防御机制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强调孩子对父母绝对性服从。
在这样的养育方式下,孩子会成为成全父母的工具,没有机会成为他自己,还会产生更多的敌意和攻击,更多的自我否定和拒绝,更多的自我伤害,更多的来自对父母惩罚的恐惧和愤怒。
2.溺爱型
常常能够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却不会对孩子设定行为界限或规范,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特别是物质上无限制满足孩子。
这类家长通常匮乏价值感,通过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来体现自我价值,最害怕的是孩子不再需要自己而离开。
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孩子会失去自己满足自己的能力,只能依靠父母或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刁蛮任性。啃老族的孩子多出自溺爱型的家长,表面上看似孩子不独立无法离开父母,实际上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3.疏忽型
极少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很少照顾和关爱孩子,也不会给孩子设置行为边界,放任孩子成长。
这类父母一般缺乏归属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不关注孩子的存在和需要,无法给予孩子支持,关心和爱。
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孩子会通过一些问题行为,例如逃学,斗殴,酗酒,吸毒或违法乱纪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因为长期被忽略,使得他们很少能够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幸福感。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大多都来自疏忽型家庭。
4.权威型
他们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给孩子提供爱与合理的要求,并为孩子制定明确的界限。他们不会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也不会让孩子完全任性妄为,他们的规则以合理为基础,他们的限制也以爱为基础。
这类父母有主见,有安全感和社会价值感,他们对待事物积极乐观向上。
这样类型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有着健康积极的人格底色,有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能够真正的成为他自己。
父母的教育方式恰当,孩子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良好的教育方式需要父母投入时间和精力。希望父母都试着学习做权威性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