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暂停对话后的应对方式
既能确定共同目的又能营造互相尊重感的方式,书中介绍了三种非常有效的应对技巧,分别为道歉、对比说明和创建共同目的。如果我们的做法真实的伤害了对方,我们应该跟对方道歉来达到营造安全氛围的目的;如果对方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误解,则应用对比说明的技巧解决;如果双方的目的高度的不一致,我们需要创造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共同目标。但一切技巧的应用前提都是在对方对你说一些会让你情绪激动的话语或行为时,要重新审视自己,让自己避免“傻瓜式选择”。
关键词:情绪感受与想法
对某一个事件的所见所闻会让你产生对他的想法,想法又会产生相应的感受,而相应的感受就会引发相应的情绪,最后情绪会导致你的行为模式。要学会质疑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自己的想法是否就是事实,所有的想法中都具有其决定性的事实依据吗?你的感受是否正确?要了解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只是事实中的某一种判别方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法后,要学会改变。
关键词:“小聪明”
在为错误行为辩护或是面对严重后果为自己摆脱干系时,我们经常使用三种方式进行主观臆断,分别是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及无助者想法。这三种想法会让我们寻找借口,行为模式总是先于引发我们更深层次情绪的事件出现。对于我来说,改变转瞬即逝的行为模式需要更加长期的实践,但是现在可以马上改变的,是做出某种行为时,我可以去做到的补救措施,让自己的心态与之后的做法发生改变。
摘抄:
1.其他人是无法让你陷入某种情绪的,让你产生情绪的只能而且永远是你自己。
2.通过对个人感受施加影响,你可以让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成功运用相应的技巧。
3.不管是谁让你心情不好,有些人的反应方式总是比其他人更激烈,更容易情绪化,即使面对重复出现的同样问题仍是如此。
4.质疑你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关注行为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来。
感悟:
道歉、对比说明和创建共同目的的方式可以营造安全感,关注策略背后的目的,我们在做出相应的行为时都有一定的目的,往往说出的决定并不是我们的真实目的,只是实现真实目的的某一种方式方法,搞清楚背后的真实目的,可以使自己处理安全氛围的思路扩宽。而控制自己的想法,质疑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意识到想法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或许是开始改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