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权夺利龙虎斗

事情发生在公元1077年。

这一年是北宋熙宁十年,在位的是坚持改革朝政的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但也遭遇很多阻力,到了这时,新法已经举步维艰,宋神宗为保住皇位,不得不做出妥协,王安石因备受打击,辞官归隐。

远在欧洲大陆的神圣罗马帝国,在位的皇帝亨利四世,面对内忧外患,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妥协。

“内忧”是国内的诸侯反叛。

“内忧”同时又跟“外患”紧密关联。

这个“外患”,来自于天主教会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巨大压力。

因为就在前一年,格列高利七世在会议上公开宣布革除亨利四世教籍,废黜其帝位。

这就是“绝罚”了。

冲击还是巨大的。

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公元962年,国王在罗马由当时的教皇加冕称帝,成为了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彻底解体,后以皇位的形式转移到法兰克王国,然后又到了东法兰克王国)。

从那时起,王国的事务就与罗马教廷的事务缠绕在一起了。

简单一句话。

教皇希望教会高于任何国家,皇帝则希望通过控制主教来控制教会。

格列高利七世刚一上任,就发布了《教皇敕令》,宣称:“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权制订新法律”,“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

甚至宣布:“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教皇有权废黜皇帝”。

也是毫不掩饰。

而亨利四世,4岁时就被加冕为国王,然后就被当时的科隆大主教劫持,成为傀儡。

科隆大主教就成了世俗王国中的“摄政”。

这对少年造成了很深的创伤。

亨利四世一直到二十岁的时候,才好不容易扶持了关系紧密的大主教上位。

所以,必须全力加强皇帝的权力。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主教的叙任权(叙任权是授予主教封地与职权的权力,既有宗教属性,又有世俗属性,既有权力,又有利益)。

一个是宗教的皇帝,一个是世俗的皇帝。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格列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预主教职位的确定和授职,否则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

亨利四世则拒绝让得到教皇支持的主教就职。

贴脸的矛盾。

1076年1月,亨利四世召集了国内的26位主教举行宗教会议,宣称格列高利七世是一个伪僧侣,应废黜教皇职位,责令“立即从圣彼得的宝座上滚下来”。

也是少年气盛。

格列高利七世也毫不示弱,宣布了“绝罚”。

被绝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

针尖对麦芒。

但是形势对亨利四世不利,民众感到了不安。

更主要的是,目前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镇压内部叛乱。

而格列高利七世,已经准备北上与国境内的诸侯会面商讨亨利四世的合法性问题,他将作为裁决者,以见证诸侯们的最终决定。

亨利四世眼看帝位不保。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协了。

1077年1月,他决定冒着严寒前往教皇中途停驻的卡诺莎城堡觐见,恳求撤回开除教籍的敕令。

人在屋檐下。

亨利四世已经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国王身份,先是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到达卡诺莎城堡的山脚下后,他脱下皮帽和靴子,换上了苦修士的简陋服装,仅仅披上一件毡毯,在隆冬时节赤足露顶,等待获得赦免。

此举已是极尽卑微,但教皇却紧闭城堡大门,迟迟不让亨利四世进入。

正是严冬时节,亨利四世冻得瑟瑟发抖,但是为了保住皇帝宝座,只能跪在城堡门前求饶,痛哭流涕。

据说是等了三天三夜。

好不容易才获准进入城堡,匍匐在教皇面前,忏悔自己的罪过。

格列高利七世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历数亨利四世的种种罪行。

亨利四世只能一一点头认罪。

确实也是可怜。

在场的神职人员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请求教皇赦免。

格列高利七世直到让亨利四世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恩赐给一个赦罪的吻。

亨利四世还被要求写下效忠教皇的誓词并当场宣誓。

总算是恢复了教籍,保住了帝位。

也付出了太多,史称“卡诺莎之辱”。

回国后,亨利四世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集中精力整治内部,平息诸侯反对派。

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开除其教籍。

亨利四世也再度宣布废黜教皇。

又杠上了。

这次亨利四世没有妥协,1084年直接率大军挥戈南下,进军罗马,准备以武力血洗“卡诺莎之辱”。

最终成功占领了罗马。

格列高利七世只能弃城南逃。

无奈之下,他向盘踞在南部的诺曼人求援。

彪悍的诺曼人同意了,火速驰援罗马,并将亨利四世赶出了城市。

然后。

彪悍的诺曼人又洗劫了罗马城,大肆抢掠。

罗马市民怨声载道。

格列高利七世就此大失人心。

诺曼人撤退的时候,他也只能跟着南下。

很快在孤独中客死他乡。

格列高利七世是天主教会史上最重要的教皇之一。

短暂赢得一城的亨利四世也没能高枕无忧。

新一任教皇继续与国内的诸侯联合叛乱。

亨利四世为此再度进攻罗马,但是这一次没能取胜,无功而返。

紧接着,他的长子发动叛乱,后来他的幼子也叛乱了。

亨利四世最终被儿子监禁。

后来虽然侥幸逃脱,并招募到了一支军队,却在准备夺回王位时,突然去世了。

也是不胜唏嘘。

两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朝向笃定的方向,针锋相对,反复争斗。

又有谁,能笑到最后。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明 杨慎 《西江月》

据说离开人世之前,亨利四世宽恕了自己所有的敌人。

不知道格列高利七世的最后一刻,想到了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