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朋友圈,无意当中看到同事说,她已经对咪蒙的公众号取关了,并且评价“文章充斥着青少年般不管不顾的个性以及模仿市井一般堆砌看似霸气的辞藻,看不出深度与文采,真的欣赏不来”,然后这条朋友圈被不少同事点赞评论,都说欣赏不来,总之各种吐槽。
想起另外一个朋友,经历了一场千疮百孔的婚姻,虽然离异多年,内心的创伤还是未能抚平。最近她突然开始大量转发各类女性励志逆袭文,或者情感指引类,还经常分享给我,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道理我怎么才看到”,将这些文章奉为圭臬,时刻激励自己。
对于朋友的积极自我激励,我当然为她高兴,但她没有注意到,她分享的这些文章传递的观点,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很爽,本质上很low”,所举事例也经常和观点并不贴切,部分观点充斥着偏激不理性,甚至误导性。
在资讯越来越发达,各类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人的时间都越来越碎片化,大家都变得忙碌和焦躁,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和耐心去看厚厚的书本,手机成为了最方便的信息渠道,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各类自媒体更是迅猛增长,根据《2017年上半年手机类资讯内容消费报告》的数据,17年上半年的手机资讯量已经由16年同期的28万篇上升到90万篇,阅读量由24亿次上升到51亿次,这样惊人的增长量,足以说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资讯认知和学习,分享及交流。
资讯的获取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伴随的就是资讯质量不可控性急剧增加,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内容无限传播出去,对于阅读者来说,其实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没有一个无形的“渠道”来最大程度保障读者看到的内容是经过了严格审核程序的。
可以说,谁要是把公众号及其他各类资讯平台上的观点不加甄别当做人生指引,一定会死的很难看,自媒体时代,传播的信息被严格筛选过滤几乎不存在,所以,对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更高要求,对这些观点不加区别全盘接受的,不过是纸媒时代遗留下来的思维惯性,即“书上的东西都是对的”,引申开来,就是“公开发布的=可信的”,对此现象,我的朋友“简书伍陆柒”的点评非常精彩:
“公众号里很多文章都利用偏激,情绪化,带煽动性的观点来吸引眼球,读者读完之后,除了情绪激动,再没有任何收获,网络上大家都喜欢看这类文章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这类文章很容易上十万加甚至百万加。所以很多热门文章只是作者为了十万加而制造出来的热点,不但没有任何价值,而且作者自己都未必认同文中观点“。
我那个朋友昨天很苦恼地和我说,她最近在相亲,见了几位条件尚可的男士,基本上都是见了两次就不愿意再接触,问起她的期望,她滔滔不绝我却越听越不对劲,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她理想中的对象全都是女性逆袭文当中的完美男士形象,概括来说,就是能挣钱,工资全交,家务承担一大半,对孩子的教育亲力亲为,为了护着老婆可以正面怼老娘,细心体贴考虑周到,大节小节送礼物、说情话,从不挑剔永远只赞扬老婆,支持老婆买买买,出了什么问题迅速解决,总之各种让老婆不操心只管幸福得冒泡,以上条件并非单选,最好是多选甚至全选。
对此我实在哭笑不得,先声明,我百分百支持女性要爱自己,一千个支持女性离开痛苦不幸的婚姻,一万个鼓励女性自立自强,绝对相信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就有资格得到最好的爱情。但直白地说,一个处于低谷的人,恰恰容易被那些不负责任的文章观点所误导,因为那些浅显的话,能直接抓住人心的弱点,那些看起来很“一针见血”的金句,最容易成为心灵的救命稻草,因为这样,无论是责怪对方还是原谅自己,都显得那么简单。
回到我朋友的事例,她因为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婚姻,很希望找到真正爱护自己的人,所以她照着文章中的模板去寻找心仪的人,但她并没有想过,为什么那样理想的人,都是故事当中的继任者?难道所有婚姻经历不幸的女性婚前都瞎了眼或者都运气不好,模范老公都集体躲起来了,直到她们离异后再集体冒出来与她们邂逅?
这种情况下,我非常担心她可能跳到一个更深的坑里,甚至让自己的认知都产生混乱,因为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简单平面,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遇到的事情不同,加上人性的复杂,事务的多面性,看到一段话合乎自己的心意就觉得找到了宇宙真理,觉得自己之前几十年都白活了,发誓马上开始改变人生,可是如果感悟人生的道理有这样的捷径,那实在是太小看人类社会积累数千年的哲思了,多少大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在学习,修炼,感悟。
可能有人会说,不少名人就是猛然听到一个指引,就突然浪子回头,发愤图强了呀,比如李白从“铁杵磨成针”感悟到坚持不懈的可能,周处被村民以为他已死就争相庆祝的事刺激到从此洗心革面,这不就是说明“醍醐灌顶”是可能的吗?问题是,“醍醐灌顶”只是启发你改变的一个契机,背后必然要经过深度甚至痛苦的思考,因为你必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血淋淋剖析自己,这个过程不会是美好的,所谓痛定思痛即是如此,唯有经过了这个阶段,你真正认清了自己,才能做出最合适最理性的行为去改变。
改变本就是漫长而艰难的,能长期坚持下去,一定是你形成了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对此总结出一套最适合你的行动方案,还要有坚持的毅力,才能真正看到效果。不要迷信看了什么文章,听了什么演讲,上了什么课程就万事大吉,就能很轻松改变现状,这个世界没有那么轻松的事。
资讯必须继续接收,但我们要让自己对纷繁芜杂的信息有快速甄别的能力,所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多读书,学会用辩证法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转换角度去想,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也许这不能让我们变得多么好,但至少不会让你变得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