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三点多醒了,再睡不着,这两天都是这样。老公不在家,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也可能,是有了任性的理由。于是,戴上耳机听苏老师昨天的课程。好像上苏老师的课对于我而言是一种补充,从一开始就没有当初学张老师课程的目标,很少现场听,当然,也真的是没条件。补听的过程,也很少做笔记,有的时候,听着听着还睡着了,因为大多时候,我选择的时间都是晚上睡不着,或者半夜醒过来。没听完的,就再次补听。在这样的漫不经心中,居然学到了很多,可能学习更应该是一种轻松的状态吧。
今年的主题是育儿,恰逢其时赶上了苏老师的课程。与张老师的风格是不同的,苏老师更多是和风细雨。在方法中让你体会育儿的真意。很可能,苏老师对于育儿有母亲的那份深刻吧。我每天去到单位都是边听边看《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对照自己的做法反思。苏老师的课程是理论结合实际,我的读书是对于积极倾听的深化,感觉在这样的过程里,有心灵的滋养,也有育儿实操的激励,让我从迷茫状态渐渐走了出来。
昨天苏老师讲的是6-12岁儿童的鼓励。其中有两点印象最深,一是冥想鼓励,二是躯体强化。这其实是在潜意识告诉孩子成功的信念。后来的内容,就模模糊糊记不清了,需要重听。就这两点,我就看出自己育儿的欠缺。这就是理论指导的实际意义。妞妞最近的学习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写作业时边写边说,太难了,太难了。我感觉自己是试图积极倾听的,但是因为自己在情绪上不接纳,所以效果也就差强人意。昨天的课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误区。我不是不知道需要诱导,但就是差那么一点火候。那就是我对于成功的期待,妞妞学习之间的联系。
昨天妞写完作业跟她玩游戏。这也是苏老师课程提到的,交往,读书,游戏。我觉得自己需要加强的就是游戏。很简单的游戏,竹蜻蜓。妞妞朝我发射,我再发回去。很奇怪,我的蜻蜓只会原地打转。但这给了我很好的机会。一边玩,我一直念叨,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开始,妞妞不为所动,显然她也没我那么多情绪。只是说,发过来。我一直表现出没精打采的样子,一直说,太难了。妞妞就在我极其偶尔发射成功的时候,轻描淡写的说,噢,成功了。她似乎一直在不动声色为我找原因,我们交换场地,她手把手的教我,你要这样发。可我还是不成功。她继续找原因,哦,原来是上方风向(她不懂势能,却感觉到风向)大,我们换位置,并且循循善诱,问我。你说,河水是从高处向下流,还是从低处向上流?后来,玩了很久之后,她说,你一直说太难了,那咱们换个游戏吧。
我感觉到在整个游戏过程里,她是妈妈,一直在应对懒散没信心的孩子,这一方面让她从优势角度疗愈自己的小心灵,另一方面对于我如何指导她也是很好的提示,她很清晰的告诉我,什么样的指导方式是她愿意接受的。我想起来每天叫起床,她告诉我,你只是给我十分钟的缓冲时间就好了。这是积极倾听的效果,也是通过游戏的轻松氛围得到了她表达的意愿。其实游戏确实让我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相比而言,她更加知道如何关注当下,她跟我玩,其实时刻关注着我的动作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像我,边拿手机,边焦急催促,你怎么还没做完?你怎么又看别的?明明会做,你怎么老是说难?说再多,都不如恰到好处,妞妞是个好妈妈呢。
我很开心的是,不管我做的怎样,我都在努力做,看到问题,也看到成绩。妞妞长大了,我现在更多需要做的就是多观察,适当激励,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