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老人说,“现在人结婚都太晚了,干嘛不早点下手,再等等,好的都被别人挑走了。”
然后就是父母常常念叨,“我们结婚的时候,多么简单,见几次面,聊一聊就定下来了,你们太挑剔了。”
问题来了,父辈真的不挑剔吗?我们结婚晚和挑剔有关系吗?答案我们先卖个关子,我们先来比较下,父辈当年和我们现在有没有什么差异的地方?
记得父辈工作的时候,高中学历就可以满足大多数岗位需求了。所以,很多人18岁就进入了工作岗位。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我们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因为现在找份工作起码也要大学毕业吧!所以,现在人们进入工作岗位的年龄至少22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比父辈结婚晚,是非常合理的状况。
差异还不仅在进入工作的年龄差异,那个时候的工作更多的是所谓铁饭碗,也就是进入这个企业,基本上人生就有着落了,而那个时候有分配和顶职行为,所以人口流动非常少。这样一来,我们放眼望去,身边多是乡亲同学,由于太近了,细聊下就是远亲。在这种环境中,彼此知根知底,会省去很多环节。虽然父辈进入工作岗位时还非常年轻,但是,彼此未来的状况都非常明晰,在这种局面下,婚姻确实是有点先下手为强的味道,你不早点,好的真的就没有了。
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我们开始工作的年龄比父辈要大,即使我们更加成熟,但我们对自己未来的走向,是非常模糊的。父辈有份正式工作,他们可以预计,几年后达到什么职称,十年后状况如何。在这种状况下,选择继续观察就没有太大意义。但如今,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但这也需要付出更长时间的观察代价,谁不想选一个更优秀的伴侣呢!
观察的代价一方面是对对方成长的预期,另一方面是对个人的了解。由于我们身边的人范围变得越来越广阔了,了解对方以及家庭状况就会成为一个成本很高的事情,我们再也没有那种找街坊领居问问就知道的事了,你要了解必须自己亲自去看看,实施这个过程,光心理准备过程就短不了。
但同样也是因为接触广泛,我们反而不会那么急躁了,不会担心错过一个好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当选择范围足够广阔时,遇到下一个合适的,甚至更合适的往往非常容易。一方面我们希望慢慢看清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看清对方的未来,结婚晚似乎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晚婚行为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很多父母担心子女结婚晚带来的生育问题,不是有种说法,叫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生下孩子,孩子更健康,自己也能恢复的更好,但如今的医疗水平、人们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以及寿命都有极大提高,有些问题也失去了意义。毕竟人的寿命在提升,生育年龄应该也会有所优化,就像很多发达国家女性往往在35岁进行生育,可能这个年龄更懂得生育的意义,而不是自己还是个懵懂的孩子就当了妈妈。等待成为最好的自己,会给自己带来的更多选择权,理应获得更好的生活。
父辈的婚姻,可能仪式感要强一点,因为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在进行,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大家的选择开始多样化,现在很多人结婚要参考星座、血型、爱好、价值观等非常细节的层面,可能说,现在我们选择更多,但合适的显得更少了,这是一种进步,因为我们更加清楚我们究竟要什么,这和挑剔无关。
现在人们结婚的确越来越晚了,但这可能只是人们各自追求人格独立的开始,这也是获得真正美好的开始。
文章来源:私人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