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徐志摩《曼殊斐尔》
徐志摩是民国时候顶可爱的青年。
一则他心灵单纯得像个孩子;二则他为人做事也足足像个孩子。正是因为这份孩子式的朝气,让他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毕竟,在这战火纷飞、风云巨变的时代催化下,太多的年轻人未经稚气便成熟到了中年,犹豫、责任、反复都成为他们身上的印记,不复年轻。
(一)
只有心灵澄澈的人,才能做得了辽阔空灵的诗。上溯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原始时代,直击“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盛唐,直至“把幻影和梦装在火柴盒里”的现代。文学的清流,都保留在锦簇背后的掩映之地。
徐志摩思想的纯粹,其实可以从他的诗歌中看出: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
我只要一分钟,
我只要一点光,
我只要一条缝,
象一个小孩爬伏。
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
缝,一点。
光,一分。
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执着地追求着每一分的爱、自由和光明,在北大的演讲上,他疾呼:“所谓生活的节制,除了是作为思想和行为的胆怯,人生活动的浅薄和贫乏的推脱借口外,还能是什么呢?受人奉承的理性主义和谦让精神,只是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懒惰习性。”
同时,在朋友之中,他也像孩子一般,黏合着不同的关系。陈西滢说:“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们的连索,他是黏着性的、发酵性的,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开得不能见面、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黏着性;他才是和事的无穷的同情,他总是朋友巾间的‘连索’;他从没有疑心,他从不会妒忌。”
(二)
不少人拿他休掉发妻张幼仪、迎娶陆小曼、心系林徽因之事,指责他文人无行,痴妄负心。不错,他适合恋爱,却绝不是一个适婚的男子;因为爱情的光焰太炽烈,太转瞬即逝,他不是那样可以携人一路前行的伴侣。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我拉着你的手,
爱,你跟着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剌透,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跟着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与恋爱!
顺着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
辞别了人间,永远!
他用热烈的追求诠释了恋爱的内涵,但在娶到陆小曼之后,性格不合的夫妻二人仍不免龃龉。已经习惯完全自由的陆小曼受不了一点束缚,而持有传统观念的徐志摩自然不能接受这种论调。胡适说:“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若以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只有从这个观点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虽知其不可,但徐志摩仍用生命在追逐着自己的所爱。
(三)
记得当年在文学课上,老师问:“有人不喜欢郭沫若吗?”
一女生义愤填膺地站起来,老师忙问原因。
她环顾四周无数认同的眼神,说:“她娶过三个老婆!”在女生的眼中,过于多情又世故的男子,当然会招致厌弃。
可谈到徐志摩,大家都成了温柔的迷妹。没有人去怪罪一个孩子无心的过失。
因为徐青年的可爱,也希望你在深夜梦回之时,会想起徐青年说:“不能在我生命力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