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如是生活,大家都在为了大我或者小我努力生活
看到了伟大的人,底层人,边缘人,被误解的人不同的生活状态,但是他们在纪录片下都被作为一个人,以人这个共性被好好对待,能看到纪录片导演是以平等的心态在进行拍摄,不曲解不煽情,只是平实的记录,让我们每个人去独自体会
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只为了让大山的女孩走出去的校长张佳梅,一直生活在痛苦婚姻中的农村女人试图自救带着一万五千块自驾中国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从小因为疾病忍受同龄人和家人对自己性别上的歧视长大后不仅接受悦纳了自己还努力帮助患有同样疾病的卡尔曼患者,也有担着生活的重担努力工作的义乌草根网红,站在草根网红的视角上看他们为什么会拍那些丑俗丑俗的段子博人眼球,一直对这种直播带货的尬土尬土的视频偏见很大,看完这个忽然觉得蛮心酸,都是生活啊.记得小哥说的:如果不是没办法谁愿意做生活的小丑呢,这些声音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因为你不了解一个陌生人做出你不赞同的行为背后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有那么多遭遇更多苦难,生活辛苦的人不但努力度己,更努力度人,而且他们成功了,所以人生没有什么不能度过的坎,当你觉得生活很辛苦的时候,想想有人扛着更重的担子还努力拉着旁人一起过了河,就又有了前进的动力
既然活不成别人想要的样子,那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咯,自己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时候,其实才是一个终点
最重要的不是你身在何处,而是你朝着什么方向走
看了罗布泊的十三年那一集突然想到另一个纪录片,你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现在人口流动这么频繁方便的时候,一个人待在一个一个地方一定是有某种理由的,可能是突然看到体会到意识到了这片文化的珍贵,想要留下来守护,又或者是没有更好的其他选择,又或者是自己的性格就是喜欢待在无人区,但是这个理由一定是他从内心出发极度认同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别人告诉或者教导的,这样在遇到诱惑的时候才能够坚守
看到校长爷爷这部分觉得看到了一个中国传统男人,内敛、隐忍、温柔、包容,有自己的信念,为山区孩子付出爱但同时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爱,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为日常的琐事而焦虑但是就算焦虑的时刻依旧有着内心的平和和平衡而不是尖锐暴躁,是一种能和自己负面情绪好好相处的状态
然后看了这个系列一共是三个老师,每个人展示的是不同的老师切片,张桂梅是想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张鹏程是给缺爱的留守儿童补上他们心里有关亲人,有关爱的那一环,张俊成通过军事化管理规范养成孩子们好的行为习惯,可以看到每个老师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信念,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孩子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他们都在孩子身上践行自己的信念,奉献自我,坚定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