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手工做的黄蒿面酱
我用面酱做的手擀面
对于家乡黄蒿面酱,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小时候家里穷,食用油很珍贵。所以平时做饭舍不得放。但夏天捂好了面酱就好了。家乡当时的的饮食习惯,每天晚上必吃汤面。掐把青菜或者拔几棵葱,锅烧热,用铁锅铲的尖尖从存放猪油的罐子里挑出一点点油来,在锅里擦几圈,再舀一勺面酱,就着勺子,在锅里一圈一圈划拉,直到酱全都烤半干,粘在锅上,少添一点水,继续边搅边铲,面酱渐渐与水融为一体。这时加够一家人吃的水,烧开,下面,当然是手擀面,因为那时候没有压面机。这就是家乡人说的酱面条。那一股酱香味,直穿透几十年岁月,扑鼻而来,教我馋涎欲滴。于是去年就把二嫂做好的酱拐带回来不少。
说起酱面条,有一件事一直让我想起来就羞愧。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家离学校三公里,晚上回不了家。而姐姐家离学校至少也有近两公里。可是总觉得她家近,就总是下午放学后跑去吃饭,然后回学校上晚自习。其实那时候姐姐一个人在家带着年幼的外甥。日子也艰难,我天天去,纯是给她添麻烦。有一天,姐姐家为新房建房基,爸爸带着本家的两个叔叔帮(记不清是谁)在帮忙。我下午放学又去吃饭。没有厨房,就在屋里做饭。屋子是原来养牛用的,宽两米多一点吧。放个煤球炉,坐两三个人吃饭就没地方了。不记得我起身干什么,衣摆把煤球炉上面的钢精锅带倒了,好在倒在炉子上,锅里没吃完的饭才不至都洒在地上。
那次的饭,格外香,我至今忘不了那个味道。也许是有客人姐姐多放了点油,也许是因为内心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