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班和我们

看了姚班的培养计划,感触颇多。

一是他们的课程设置比我们更加简约,几门数学被合并(当然个中原因乃是其学生的平均基础相当高),核心课程按照study field划分。姚先生的想法我无法评论,但是,如范浩强先生所言,“课程很解渴”。不过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求甚高;我们的框架体系更接近传统CS,好处是有一个驱动力。这一点上各有利弊吧。

二是他们不必局限自己于理论之研究(虽然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对自己做任何限制,但形式上我们是以科研作为最终目标的),故而与企业、研究所的接触机会相当平均。这个大致属于贵清的资源优势,我们虽然也不错,但是这一点来说确实没办法。

三是两者(彼我)的思路惊人地一致,就是project oriented study,从实效来说也都很好,我想这应该是CS教育的正确姿势。我们比普通CS有一点好,大作业更多更强更富趣味,而且深度也有保证。

总体而言,如果我想在将来拥有和姚班学生大致相当的机会与能力,从现在起,参照他们的课表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强是相当重要的。不过我想先把编译原理温习好,因为我想把自己的方向往PLT上引导。

因此参照他们的内容广度,这学期要做的额外事情:

1、把编译原理复习完,然后学一点抽象代数。

2、看GEB

3、看贾枭哥哥推荐的那些书。

4、学习java和python,写一个java编译/解释Suite。

5、把GPA刷的稍微好看一点。


嗯,现在想到的就这么多。

兔君加油(^ω^)!

待续。想到什么再加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