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龙潭镇得基村的吴桂芳,由于脚受伤,所以上台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阅读,悄悄改变着我们农村生活》
之前在网上看到了一组数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这是不是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很不符呢?是不是我国当前已经陷入了阅读危机。
举国上下都致力于经济脱贫之时,文化脱贫也势在必行。2015年,农家书屋的建立,让农民阅读也在大山深处悄然绽放。然而,阅读真的能改变我们农村的生活吗?农家书屋的建立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吗?毕竟我们知道,任何一项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实,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很庆幸的是,自己家的住所跟农家书屋很相近。农家书屋的旁边也就是村里的卫生所,看见了一些发生在农家书屋的几个小故事。
2015年,大学未毕业,刚好村子里的农家书屋建立,我趁着假期闲暇时间,去农家书屋溜达了一圈,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村子里个个叫他懒汉的叔叔,边走边抱怨绵雨天气让他受寒感冒。他去卫生所抓药,路过农家书屋。他不屑的打量着:这书屋建立有啥用啊?一:我不认识字;二:我祖祖辈辈以农耕为主,读这书有屁用,我一把年纪了又不考大学。
看到这一幕,有的无奈,是啊!连字都不认识,又怎么阅读呢?习惯了农耕生活的他,在他看来,阅读书籍只是为了考大学的固有观念已经束缚了他。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2016年,我大学毕业。回到家,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满脸病态的大爷因为去卫生所抓药,多看了几眼“农家书屋”。此后的每一天,农家书屋便多了一个眷顾的人。开始的时候,大爷不愿和图书管理员交流,但是慢慢地发现,他有精神了,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再次和管理员交流后,才知道,大爷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不幸在晚年患上了癌症。后来,他想在剩下的日子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于是,我们便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每一个黄昏时分,农家书屋有了一位“说书人”。他跟村里的人讲生活常识、讲生理健康、讲如何种植农作物、讲如何提高产量……最终,我们也看到了懒汉的改变,他也终于承认读书还是有用的,毕竟他家的农作物产量提高了。 听到这个故事,看到了点希望,因为大家知道了阅读的好处:阅读改善了她们的生活质量,给他们带来了福利。但大爷总有一天会离开,是不是农家书屋会面临大门被上锁的结局呢?我在思索着,我能做些什么呢?
2017年,我成为一个特岗老师,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每天清晨我会用诗歌唤醒孩子,晚上会鼓励亲子共同阅读。每天都会看到孩子和家长在一起阅读的场面。甚至,跟随时代的步伐,响应“互联网+教育”的政策,借助互联网一起阅读,例如加入微信小程序小打卡,每天坚持打卡阅读。不仅培养了孩子坚持阅读的习惯,我们也看到了孩子在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变化。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师。强师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只有教育才能阻断贫困代际相传。不仅经济脱贫,文化也要脱贫。2018年,再次来到农家书屋。又是一番新景象。令人惊奇的是,这里还聚集了一些留守儿童,会把书籍上看到的知识告诉爷爷奶奶。我们又看到了“说书人”的身影。他们在一起阅读,一起学习。我们并没有陷入阅读危机。
短短的几年时间,我的所见所闻只是社会大背景的一个缩影。但也让我们看到了,阅读正在悄悄的改变着农村生活。我们也坚信,农家书屋的建立,不仅仅只是一间小屋里摆放几本书籍,他会如一缕清风,吹遍农村各个角落。给咱老百姓带来福音。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