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焦虑感围追堵截,这是不是我们现在最感无助的?
经常和一些牛爸牛妈聊天,聊了一段时间后,会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道理我是都懂的,但是人家学习好的孩子都在努力、不停的上辅导班,何况我们这学习一般的孩子呢?”
这句话其实在说,认知层面的正确,已经解决不了我的焦虑了。
在育儿知识普及的今天,很多父母最大的困惑反而是:
科学育儿的书,我看了不少,但还是不停的担心;怎样对待孩子,我都明白,但就是改不了;你说的道理我全懂,但我做不到。
如果把这焦虑感深深的咀嚼两遍,会发现焦虑感背后隐藏了巨大的心理内容。
原始自恋的置换
有人说生孩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自己的死亡焦虑,因为基因的延续使得我们象征性的获得永生,这其中包含了一种情感的未分化:孩子的生命有一部分是我的。
这种未分化的自恋会成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未分化的自恋会延伸出更多内容,比如:孩子的落后也是我的落后,孩子的成就也是我的成就,我的愿望应该成为TA的愿望,我没有得到的荣誉孩子应该帮我争取。
伴随着“自恋”一块儿置换的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叫做“自我攻击”,当一个人无法满足自己自恋的时候,自我攻击就可能发生,而这很容易变成:如果孩子不能让我满意,我就忍不住要批评教育TA。
这是父母保持责任感的潜意识动力,但也很容易成为另一个人成长的枷锁。
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埋藏在我们意识深处,每当说“这些道理我都懂”的时候就会发作,这种发作是放弃“自恋”时产生的失控感,在失控感的主导下,刚要放松的手就要回去重新紧抓孩子,不能给TA们创伤“自恋”的机会,TA们要优秀、懂事、人人夸赞我们才放心。
危机与不安全感的转嫁
曾看过一场辩论赛,辩论这个生活的世界是否是安全的,事实上,我们心理的世界是不够安全的,比如:我们无法左右天气、不能保证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害怕自己不够优秀、担心无法掌控外在的世界等等。
所有的这些不安全感,最早来自于害怕无法获得父母的爱。
而这些不安全刺激,很容易在想象层面转嫁成孩子未来所要面对的恐怖世界。
“如果你不够优秀,你就无法获得优越的生活”,这是担忧孩子学习成绩背后那个根本的逻辑,而这种危机感会让跟别人家孩子的攀比变得草木皆兵:
别人的孩子才艺俱全;
隔壁家考了全班第一;
xxx从小就会实现了外语自由;
……
在不安全感的左右下,父母们就很难再去相信两个基本的事实:
人生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人生是一场万里长跑;
孩子在人格健康的情况下,哪怕没人管,TA们也会自动向着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
显然,这些美好的真理在如同惊弓之鸟的父母面前威力是不够的,想为孩子隔离出一片不焦虑的净土,需要巨大的内心定力。
在一次谈话中,有位妈妈说:“当别人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学外语的时候,我就觉得童年光快乐有什么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必须要吃苦。”
我们暂且把这种理念叫做“吃苦情节”,表面上来看,吃苦确实暂时增加了一个人的技能和学识,但是吃苦情节有很严重的副作用,当一个人认为只有吃苦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时,不仅会牺牲学习乐趣,长远来看会损伤一个人获得幸福的本能。
当一个人坚信,快乐是没用的、暂时的、肤浅的、无法带来获益的,在潜意识中,父母会觉得快乐即是惩罚。
其实快乐是探索世界最好的兴奋剂,一个人的早期体会到的主要情绪会奠定心境的基础基调,长远来看,损伤快乐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自我攻击,而这种自我攻击很可能演化为对智力活动的厌恶,比如厌学。
羡妒与竞争
当父母认为玩乐会带来惩罚,也意味着TA们潜意识中羡妒孩子的快乐,这种快乐在俄狄浦斯情节中是失而未得的,因此,“吃苦情节”很可能会在亲子关系中遗传。
我认识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竞争能力感到担忧,我们不妨将这看成是一种表达对孩子攻击的方式,这种投射有利于解决自己潜意识中更大的恐惧,这个恐惧就是自己可能面临的孩子强壮后的被抛弃感。
我们将焦虑分解成以上各个部分,可以看到每一个部分都非常强大,也是很难通过认知去自我修复的,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摆脱这些焦虑呢?
总结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育儿焦虑都是自恋未满,甚至可以这样说,所有的焦虑都是自恋未满。
父母也曾经是孩子,每一个成年人心中都会留下婴儿全能自恋破碎的创伤痕迹,当一个人无法通过自恋解决现实困难时,焦虑就发生了。而解决之道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满足自己失去的一部分全能自恋。
比如,每一个女性心目中都有一个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男性和女性的理想原型),当她自己越来越接近理想的自己时,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期待就会减少。如果她自己活得美丽、成功、幸福,那么通过孩子活出这部分的愿望就会减少。
通俗一点就是,心里缺什么,就会焦虑什么。当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就不再期待别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心里不缺成功、地位、成就、金钱、智慧时,就不会为此去焦虑孩子。
毕竟,我们只能给予别人已有的东西,尤其是快乐和幸福感,只能在有存量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
想做一个不焦虑的父母,最好的办法是想方设法先满足自己的自恋,比如让自己的外形更健美,体魄更健康,争取自己想要的成就,完成自我实现,把自己养育成那个令自己骄傲的人。
倘若有一天,父母活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这份饱满的活力会成为对生命最好的祝福。
以上分享的是今天亲子阅读复盘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指导规划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