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朋友家,我称呼她涛涛(PS:涛涛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上二年级,小女儿和我女儿一般大)。我和涛涛在讨论一件事(我准备去成都买房,做银行流水什么的),正当我们说得起劲,大女儿一脸好奇地打断了谈话:“妈妈,什么是银行流水?”,希望得到回答。
而涛涛拍了拍她说:“你还小,解释了你也不懂的“。
“涛涛,小孩子提问题,我们家长要尽量明白清楚地回答她们的!”我快人快语,破口而出。”杨嘉,阿姨告诉你什么银行流水,为什么要做银行流水,blabla…“
回到家,我想想刚刚给杨嘉解释的时候,语速太快,也许是她第一次接触这个内容,专业名称很多,肯定还有她不懂的地方。我应该等等她思考下,问问她还有没有不懂想知道的地方。而当时,我解释完以后,迫不及待地又和涛涛继续讨论去了,完全忽略了杨嘉,记得我离开的时候,她在埋头写作业了。
这就是我们每天对孩子在干的事情,总是默认为孩子还小,他们只需要上学玩耍,他们没必要了解成人世界里的东西,即使他们提问了也无需多么重视,多么认真解释,因为解释了他们也不会明白的。
这种观念是多么地错误!!我深有体会。
①学校教育只是扫盲!
在学校里,应试教育只能保证不是文盲,最大的获得可能是颁发的文凭、证书。
如果一个20出头的小青年,除了象牙塔学得的东西对其他一无所知,那么进入社会只能是茫然失措,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像我这个死读书的书呆子,2010年毕业,在生活中、工作中迷茫打转了7年,直到今年年才慢慢改善,开始进入正规。
②什么是软实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情商、财商、兴趣爱好等综合能力素质(智商的决定性相对没那么要紧)。
它们指导着一个人做出每个大大小小、甚至人生决策,是一个人想要活得更好的必须具备的硬性指标。我敢毫不夸张地说,软实力好比人必须时时刻刻呼吸的空气,不具备软实力在社会上就无法生存立足。在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多多少少会涉及到三观的内容,但财商培养是我们绝大部分家庭最缺失的,可以说是零。我们是过来人,自己就是最好的试验品,不妨审视下我们自身。
③没有空气人无法生存,而暴露在毒空气里人也只能死路一条。充满Bug的软实力会把人害死!
学校是用来扫盲的,那么软实力获取渠道只能是学校之外。可能是来自同龄朋友、网络、书本,甚至是道听途说。这些途径自然无法保证内容的合理、科学,反而很多是落后的、有风险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以来真的是碰运气的事。多数孩子会不幸学来的是各种有问题的观念(如我),而只有个别孩子会相对幸运,接触的问题观念偏少,科学的观念更多(如我妹妹)。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对孩子的软实力的培养和教育,让孩子得以从家人家庭这个正规的途径学取到各种观念。
④家长该什么时候教?我觉得,在理想状态下,从孩子牙牙学语就应该开始教了。
我们来算算能与自己孩子有效相处的时间账,一个普通人的成长路径:幼儿园2-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其中,幼儿园和小学是周末双休,晚上放学回家;大多数初中、高中开始要求学生住宿,周末单/双休回家,这时候不仅各种课业繁多、繁重,压力山大,而且孩子逐渐进入青春叛逆期,父母说什么都是错错错。而上大学,绝大部分人是离开家去了另一个城市了,一年半载见不到面,最多寒暑假回家呆1-2个月。上班了忙工作-升职加薪职场明争暗斗,结婚生子了忙家庭-买房买车买奶粉买尿不湿…
也就是说,我们能陪伴孩子的大块时间也就只是幼儿园小学了,一个不过10-12年头,如果这个期间不培养他们的软实力,那何时再培养??初中高中叛逆+忙学业考试,大学孩子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上班结婚生孩子了也不一定会接受我们的唠叨,他们觉得out了。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表达,也是警醒自己:对孩子要有耐心,他们主动提出的的每一个都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对孩子要有信心,不管是几岁大小,我们都不能轻易低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速度;我们家长应该尽量对孩子多一些软实力的培养,就连社会运行的规则、残酷的现实也无需避讳,因为真正的现实世界就是这样的!
PS:至于以什么方式教孩子,教什么内容,相信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方案。我家宝宝13个月了,待我以后有深入思考后再继续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