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又要到了,实际这个节日与我们早巳遥远的无边无际,可又总想说点儿,怀念点什么,可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
看着身边马上7岁的外孙,吃喝:整天大虾、鸡翅,酸奶、水果,正常伙食不细说,起码不能一日无肉,动辄还找个借口下饭馆。穿着:是各类我说不清楚的“名牌”。款式不同的各季用鞋,数目不详,只能论堆。同季衣服好几套,单衣内衣数不清,换季了,近日整理出的棉服就五、六套,薄的、厚的,棉的、鸭绒的,有些还没来的及上身就就小的穿不上了。玩耍:早早买了乐高滑板和自行车,各种玩具几乎每月都买,堆了几大箱。刚刚三岁就有了护照,去了好几个国家,国内及郊外更是小菜一碟,坐着车就走,小小年纪也具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雄雄童心。学习:虽识字不多,但各种画册,画板,幼儿图书,铅笔、硬笔、软笔、磁性笔,笔盒、书包等,更是装配齐全。还有体验这个班那个班,提高各种知识兴趣。
上面情况不是孤例,相信现在城市家庭里的孩子们基本如此,即使在农村地区这种情况也不鲜见。
现在的的孩子各方面条件好了,自然见识也多了,幼小的心灵容纳了太多我们这些老年人不曾接触过的事物,同时也开启了他们的智慧之门。拿着手机、iPad,用灵活的小手指随手一划迅速打开,动画片、小游戏,想看什么看什么,从不用大人去指导。前几天,接他俩从幼小衔接班出来,在车上顺手拿起我放在副座上的手机,只听老大阵阵有词:“奥特曼、奥特曼”,顿时音乐画面从屏幕上弹出,原来他是打开网络搜索,运用语音功能查找节目。从来没有谁特意教过他这招儿,我不由暗暗称奇地感叹道:“这个小东西,怎么就这么灵”?父母担心伤害眼睛,平时对他们看视频也有限制,这不,打开了视频,正放广告,侧眼看去,只见老大闭上双眼,口中喃喃自语:“先养养眼,广告完了我再看”,引得我哈哈大笑。老二的绘画能力也是让我称奇,从没有参加过美术培训班,只是幼儿园课堂上,老师培养的兴趣,经常在家时,哥哥在玩儿玩具,他却在专注地作画,不大功夫,一张图画就出来了,构图、形象,着色满是一回事儿。
看着现在孩子们的幸福生活,不由得把眼前光鲜亮丽的彩色片转移到六十前的黑白片,我的7岁左右时的童年生活。
说是幸福生活根本谈不上,说是苦难童年也是言过其实。作为家中老小,父兄对自己还是尽力呵护。曾经有过两辆三轮小童车,先是在委托商店买了个旧车,很快让我把前叉子骑断,结果又买了个新的。照片上的我骑的自己的童车,在木樨园照相馆照的照片,依稀可见,母亲刚去世,脚上还穿着孝鞋。想起当年邻居大嫂子看到我在胡同口玩儿,眼神流露出怜悯之色向别人说着我,但幼小的我那懂得这些,还在傻傻的玩儿。
也说说我那时的起居生活。吃喝:当时的吃喝极为单调,馒头、窝头,熬菜是看家饭,到了10岁左右正长身体,赶上困难时期,连这些也吃不饱了,冬天饿着肚子回家,身上缺热量,站在火炉边,搂着冒着热气的笼屉取䁔,好不容易蒸熟了,取出一看是一锅窝头,当然这还是好的,毕竟还能就着一碗白菜汤,以充实那扁扁的肚皮。穿着:夏有背心裤衩,春秋有单衣单裤,绒衣绒裤,秋衣秋裤就省略了,不记得穿过,有也是偶尔。这些衣服根本没有替换的,一身穿到破,爬上爬下费衣服,别嫌难看,打上补丁接着穿。要想穿新的,只能隔年再买,要不小孩那时盼着过年,就是能穿上新衣服。还别说,猛然记起一年级时大哥给买过一双新皮鞋,当然也是少年时的唯一一双。玩耍:那时家里那有闲钱给孩子买玩具,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创造能力,削个小木头手枪,用铁丝弯个“呯弓子”也就是弹弓,玩儿的不亦乐乎。实在不行用㬵泥做手枪,用胶泥玩摔炮,缷下附近单位弹簧门上罗丝㡌作火药枪。夏天去附近苇塘,抱着木板玩儿水,回家之前在自来水管洗胳膊,以防家长刮胳膊刮出白道,知道你去游泳,免不了挨骂。跳皮筋儿、踢毽子、踢房子、拽拐是女孩儿的最爱,男孩儿则是拍三角、煽洋画,推铁环,最无聊也是满胡同追逐打闹。学习: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书包装着语文、算术、图画,功课少没负担。一个铅笔盒里,装着两支铅笔、一块橡皮,一个铅笔刀,仅此而已。当时实行两部制,上午学校上课,下午集中某个同学家课外小组写作业,课业没负担,一会儿就做完,剩下时间就是玩儿。平时在家不是守着家里两个灯的日本话匣子「收音机」里传来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听孙敬修讲故事,要不然去路口小人书店看一分一本的小人书。总之学习的时间少,玩儿的时候多,身心亦常轻松。
和孙辈比童年,两相对照,我们是苦中有乐,孙辈是福中有忧。我们那时,只要你不惹祸,活蹦乱跳,两顿饭一吃,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家长就不管你了。所以我们童年说来虽苦也快乐。孙辈们就不同了,从小就肩负着两代人的期望,尽其所能什么条件都给他们创造了,省下的就是要求他们好好学习,给他们灌输:“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现在才上个幼小衔接班,肩上的书包就有两公斤重,今后呢?真是任重道远,不敢想像。福中有忧,孙辈们懂什么?实际说的是父母之忧,我们之忧。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山大!一句:“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家长掏出银子给了各种唯利是图的辅导班,数倍价格去买学区房,看着下午公交车上,孩子们打早6点起床上了一天课,坐上公交就打吨的可怜样儿,真想将我们的童年快乐与无忧送给孙辈,但这也是梦想。
时下供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了,现在一根冰棍钱相当于当年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即使按可比价格计算,除粮油猪肉价格涨了数十倍外,其他都在数百倍;当年四五口之家有个六七十元月收入就算挺好的小日子,现在小俩口养个孩子,家庭月收入没个近两万块,他们的日子过得一定紧巴巴,除非家里有多余的房产或老人给予补贴那是另外回事儿。现在政策放开二胎也没人要孩子,出生率不升反降。也逼得孩子们的家长在职场拼搏,赚取更多的银子来抚养他们的后代。
在后代的培养问题上,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也是拼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乐,说也逢时也不逢时,赶上了没办法。唯愿后代们在压力面前,努力奋斗,创造自身未来美好的人生。
拉拉杂杂草写此文,在给孙辈祝福节日的同时,也捎带回忆一下早已逝去的,我那梦中的童年。
后记:本文草成后,念给外孙们提意见。意见有三条,一、文中有个脏字,建议把“特马的”去掉;二、对引用的原话提出了补充纠正;三、老二对文中没有举他的例子有些意见,提出增加内容。这之后还趁我不注意,拿起我的手机,把他的名字写进文中,以示提醒。我毫不拖延,赶忙按照他们的意见,对草稿进行了修改,遂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