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只有一个:什么都是快、快、快!
我每天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总是:女儿,你今天是怎么安排的?我们要把握好时间,说到做到哦!
等到计划时间临近,我就忍不住开启反复提醒和催促的模式。
看到孩子没有按时起床,我就忍不住要叫她。
其实在此之前,她自己早已定好闹钟,有时候会磨蹭几分钟,我就忍不住叫她:女儿快起床了,马上到点了!
久而久之,因为我的包办焦虑,让她觉得早上妈妈叫她起床是天经地义的事,偶尔哪天我没有叫她起床,她倒是责怪起我来了:妈妈,今天怎么没叫我起床,害得我要迟到!
看到孩子没有喝水或喝水少,我就忍不住给她倒好,放到她的房间叮嘱她喝。
看到孩子自己不去动手削苹果,我就削好苹果,送到她面前,叮嘱她苹果最有营养,应该经常吃。
看到孩子自己没有去洗水果吃,我就会去洗好水果,送到她面前,并叮嘱她多吃水果,吃水果有营养而且皮肤好......
太多太多,只要看到孩子没做我认为该做的事情,我就忍不住替她去做。
我如此辛苦、费心、尽心尽力,为孩子付出了我能付出的一切,我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我以为这样孩子就会成为我期待中的“好孩子”。
然而,我却被现实残酷地打脸了:我的辛苦付出,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养成我认为良好的习惯,反而让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当事情不如意时,孩子习惯了找我:
- 妈妈,你怎么忘了叫我?
- 妈妈,水果在哪里?
- 妈妈,你没告诉我怎么削我怎么知道啊?
就这样,我满腔热血的付出,换来的是: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
女儿并不觉得妈妈多么为她好,反而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自我管理能力、自律能力,反而在我的包办、催促、替代之下,越来越退化了。
作为辛苦付出的妈妈,我的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既有委屈、伤心——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不仅未能达到想要的结果,还得不到孩子的认可?
也有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不甘心——我做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不领情就算了,好歹表现好一点吧?
我焦虑,我委屈,我困惑!
幸运的是,就在我委屈、焦虑、茫然的时候,我遇上了幸福双翼。
幸福双翼《提升心理年龄》课程中的“成年期的六把钥匙”,如一缕清风,拂去了夏日的炎热,就像口渴了太久遇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滋润了我的心田。
界线、全局和次序、接纳和客观、通情达理,这六把钥匙让我重新对自己之前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行为,开始了全新的觉察和反思。
人生三事在于一: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全力以赴并承担责任;
别人的事,尊重;
老天的事,顺应。
学习了人生三件事及其处理原则后,我才知道,为何我当初的辛苦付出换来却是不领情和没效果:
我没有守住自己的界限——那些我焦虑替孩子包办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事,我没有尊重她,让她有机会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
我没有做到接纳和客观——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没有看到孩子自己已经做到的;我也没有客观的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总是看到缺点,放大缺点,没有在孩子的优点上做正面的有建设性的工作。
我没有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总是不自觉给孩子设定标准,所以经常不开心......
我意识到,改变的第一步是:我首先把自己该干的事情做好,当我做好自己界限内的事情后,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妈妈的变化。
我下定决心,要和女儿好好谈一次,就从早上准时起床谈起。
我说:
“妈妈太爱你了,所以我总是忍不住去帮你做一些事情,或者叫你去做一些事情。其实这样妈妈不但没有帮到你,可能还是害了你。我现在意识到了,我想改善,能给妈妈一个机会吗?”
女儿肯定地点点头。
我继续说:
“比如,早上准时起床去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是你的本分;爸爸妈妈想叫你就叫你,那是情分,不是我们就应该叫你、必须叫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负起自己的责任。爸爸妈妈也要准时上班,也不需要人叫的啊。
如果哪天,爸爸妈妈没叫你起床,你迟到了你自己得负责。如果哪天你特别困,怕起不了床,你可以头天晚上和爸爸妈妈说一下,叫爸爸妈妈帮助叫你一下。
妈妈知道,其实你有定闹钟的习惯,这个习惯非常好,你一定可以做到准时去上学的!”
听我如此坦诚而充满尊重的话语,女儿若有所思。
我继续:
“另一方面,守时和准时是一个人的素养,妈妈知道你肯定愿意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听了我的肯定和鼓励,女儿开心地说:“嗯嗯,放心吧,我会准时上学的。主要是你平时一直叫我,我就习惯了,定了闹钟好像都听不到了。妈妈,你进步很大!”
女儿不仅听进去我的坦诚沟通,还不忘给我一个大大的肯定,真是让我特别欣喜。
我们常常越界,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的事!
原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去改变别人,但很少有人会想改变自己。但学了幸福双翼之后,我很清楚:改变自己并不是改变别人的重要途径,改变自己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
如今,我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努力学习和践行中。
谢谢幸福双翼,给我启发、给我灵感,让我成长,让我变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