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1、沟通是一个人努力想要跟别人分享他的知识、判断与情绪。只有当双方对一些事情达成共识,譬如彼此对一些资讯或知识都有分享,沟通才算成功。
2、当某个时间,作者与读者同时在使用同一个单字。并采取唯一相同的意义时,在那种毫无模糊地带的状态中,他们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了。
3、达成共识是作者与读者要一起努力的事。这是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所以我们可以将达成共识看作是一种使用文字的技巧,以达到沟通知识的目的。
4、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规则五,找出关键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第一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5、有一件事你可以确定:并不是作者所使用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更进一步说,作者所使用的字大多数都不重要。只有当他以特殊的方法来运用一些字的时候,那些字对他来说,对身为读者的我们来说,才是重要的。
6、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
7、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
8、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个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最后这一步,能让你跟得上自己的变化,也就是跟作者在使用这些字眼时一样变化自如。
9、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10、只要你肯花一点精神,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打造出共同的词义,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
判断作者的主旨
1、书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
2、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如果是这本书、这个主题让我们感兴趣,而不是作者本身,那么我们不只想要知道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3、一个主动的读者。不只会注意到字,也会注意到句子与段落。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发现一个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点。
4、你将一本书的各个部分细分出来,就可以找出主旨与论述。然后你再仔细分析一个论述由哪些主旨,甚至词义而构成。等这两个步骤你都完成时,就可以说是真的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了。
5、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6、语言并不是诠释思想最完美的媒介。
7、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
8、并不是每一个叙述句都能当作是在表达一个主旨。
9、分析阅读第二阶段: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画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10、阅读的一部分的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
12、许多人认为他们知道如何阅读,因为他们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但是他们经常在错误的地方暂停慢慢阅读。他们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暂停,却不会为了感到困扰的句子而暂停。事实上,在阅读非当代作品时,这是最大的障碍。
13、当你发现一段话里所使用的文字的意义时,你就和作者找到了共识。同样的,诠释过组成句子的每个字,特别是关键字之后,你就会发现主旨。
14、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传达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
15、主旨并非存在于真空状态,而是跟我们生存的世界有关。除非你能展示某些与主旨相关的实际或可能的事实,否则你只是在玩弄文字,而非理解思想和知识。
16、“意思”之于文字,“主旨”之于句子,“论述”这个逻辑单位也不会只限定于某种写作单位里。一个论述可能用一个复杂的句子就能说明。可能用一个段落中的某一组句子来说明。可能等于一个段落,但又有可能等于好几个段落。
17、分析阅读第二阶段:规则七,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18、分析阅读第二阶段: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