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进步不止步。这里是椰子私塾。
好吧,我知道你不喜欢哲学,认为它晦涩难懂,模棱两可。今天,我们从《中国哲学简史》开始让我们耐心了解哲学到底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❶ 中国哲学精神
1、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这种反思亦是对于思考本身的思索。类似于保安三问,从哪里来,到哪儿去,干什么的。并对这些思考进行思考。
2、什么是中国哲学?儒家、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两股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儒家的“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的“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后来的后来,这两种思潮不断的接受。使得中国哲学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即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3、人间试图在现实和理想、实际与深刻、入世与出世的两极对立中寻求他们的整合,但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这是中国哲学力图解决的问题。
❷ 中国哲学的背景
哲学思想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共同作业的产物。
1、地理环境。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因此,在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及至政府的政策措施都以土地的分配和利用为中心。
2、经济方面。中国自古都是重农轻商。形成了核心在于“家邦”的社会制度。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儒家思想中,一大部分都是对这种社会制度的理性论证。
3、农民与土地和庄稼打交道,他们把直接认知作为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反映他们思想的哲学家也同样把直接认知的事物作为哲学思维的出发点。这也有助于说明,中国的哲学语言可以是提示性的而并不是明晰的。不明晰即代表不是用理性演绎得出的概念。哲学家只告诉人们,他看见了什么。
❸ 诸子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形成阶层之间有了交流通道。整个社会制度也开始瓦解。在社会政治瓦解过程中,先前的贵族官吏,散落民间后开始招收门徒,传道授业解惑,并以此维持生计。就这样,吏与师开始分离。
1、有些教师以讲授经书、礼乐见长,他们被称为“儒”或“士”;
2、精通兵法或武艺的。他们被称为“侠”。
3、有一些人凭对政治的实际知识,献纵横捭阖之策,他们被称为“法术之士”。
慢慢的形成比较具有的六大家,即儒家、墨家、名家、阴阳家、法家、道家。
❹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一生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他是中国历史上大量招收私人学生创立私学的第一人。
1、孔子时代的私学,讲授六艺。六经虽然不是孔子著述,但在他讲授经书时,注入了许多自己的思想见解。这是孔子与其他同时代儒生的不同之处,这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对个人与社会、与天、与其他人的关系也都有自己的见解。1)关于社会。他强调“正名”,即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应当与它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2)对个人品德,它强调仁和义。3)实际仁义的准则便是忠恕之道,即无论做何事都应推已及人,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在孔子看来,当一个人在以忠恕之道要求自己行仁义时,并非为了其他什么目的,做所当做的事,其价值就“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结果。这就是儒家的“为而无所求”的思想。
4、正名、仁义、忠恕、知命便是孔子时代儒家哲学的精髓之处。
❺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如果说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养的君子,那墨子则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
1、墨家哲学,一部分是对传统的典章制度和对它加以粉饰的孔子与儒家的批判。另一部分是对游侠首先的辩护。
2、墨子及其追随者与当时的其他人还有以下不同:1)其他游侠只要谁出钱便为谁卖命,而墨子们提倡“非攻”。即不参与任何侵略战争,只为防御性战争效劳。2)对武士的职业道德作出了理性化的延伸,并形成了新的哲学流派。比如墨子提倡“兼爱”,兼爱本是游侠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后延伸为天下人都应当不分高低,彼此相爱。
10个月阅读40本书,包括:自我管理、沟通协作、心理学、逻辑思维、社会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商业素养、哲学素养、生活,每周一本书。希望能够做到——今天比昨天聪明一点点。
这是哲学素养部分——《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 冯友兰)精读版阅读笔记。Day-1/6。
Keep going。